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
匿名回答于2022-09-29 01:41:51
排列整齐,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绘着金龙吉祥彩画和团龙图案。正面的36扇门窗为中国传统的菱花格式,屋顶上的天花藻井画的是团龙图案,在殿厅堂纵横交错的梁枋上绘的是金龙和玺彩绘。
匿名回答于2022-09-29 01:53:10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也会发现,天安门城楼并不具备数学意义上的对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把天安门城楼拍摄成照片,也不能将照片看成轴对称图形,正如学生所言,经过对折之后,由于文字等因素的影响,其两边并不能完全重合。
匿名回答于2022-09-29 02:16:05
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组成,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有黄色琉璃瓦,房分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
匿名回答于2022-09-29 0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