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晚清时期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经济价值?

《论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中提到,晚清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催发了经济民族主义的产生,对西方工商立国的体认成为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思想基础,而甲午战后清政府出台的振兴工商业政策,则优化了经济民族主义的生成环境。


  晚清经济民族主义主张“挽回利权”,对西方经济侵略进行“商战”,提倡重商主义,主张“商业立国”和“实业救国”,这些可以看成是晚清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经济民族主义者”泛指所言所行以维护本民族经济利益为旨归的人,首要目的就在于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实现经济兴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革命派中的大部分人均可称为经济民族主义者。他们提出的较为响亮的口号有“寓兵于商”、“工商立国”、“商战”、“实业救国”等等,透过这种种的口号,我们可以看到其经济民族主义的底色。上述提到的“挽回利权”主张,其思想在于收回关税自主权的主张,坚决废除“片面最惠国”条款的主张,废除外国沿海及内河自由航行停泊权利的主张等。


  经济民族主义者深刻反思中国社会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振兴工商业,实现本国经济的振兴,才能有效抵制外国的侵略。粗略地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对立国方针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商业立国”到“工业立国”两个阶段,体现了经济民族主义思想随着社会经济和时代的进步而有所发展的现实。另一方面,该如何发展有利于出口的项目和替代外国商品进口的项目呢?无论是实现“进口替代”还是“出口替代”均需要购置机器,改造土货。另外,经济民族主义者认识到只有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才能实现“出口替代”和“进口替代”。


  另一方面,焦润明、姚文秀认为,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要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近代思想家们对于涉及经济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的思考,称得上是关乎国富民强的近代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至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这一时段内的民族主义思潮,此后,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经济民族主义运动可以看成是此一阶段经济民族主义继承和发展。


  焦润明他们在谈晚清经济民族主义之评价时指出,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入侵而产生的关于发展本民族经济的一系列思想和行为的综合体,其思想带有明显的反对西方军事、经济侵略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进步性。


  文中表示,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在它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它的实践推动了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对清王朝由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向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晚清经济民族主义产生于列强侵略、近代工业刚刚出现之时,它同当时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微弱状态相适应,时间短,观点零碎。这就决定了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不成熟性和局限性。而其局限性还体现在它没有坚强的实践主体。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焦润明、姚文秀强调,分析中国近代民族经济民族主义的基本诉求,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根基所在。尽管中国当代的经济民族主义面对的国家、民族的具体问题不同于晚清中国,但主题的实质都是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当代国际经济秩序中能否获得更多强势的话语权和支配权,则决定了某一国在世界中的相应地位。借鉴近代思想精华,研究当代世界各国的关系,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出发点,争取更多国家在世界中的权利,实现国家强盛和人民的富裕显得尤为重要。

匿名回答于2021-02-09 05:01:5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