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01-20 03:09:53
中华鲟起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匿名回答于2021-01-20 03:09:58
匿名回答于2021-01-20 03:10:18
匿名回答于2021-01-20 03:10:19
它的模式产地在中国,但并非在长江,而是在珠江。
匿名回答于2021-01-20 03:10:27
中华鲟是鲟形目中唯一跨过北回归线的种类,曾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以长江出产较多。
中华鲟体长平均约40厘米,最长达5米,体重最高达600千克,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侧和腹侧各两行。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
中华鲟为底栖鱼类,属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包括虾蟹、鱼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
因生活环境的不同食物种类也有所不同,幼鱼在长江中、上游江段主要以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蜉蝣幼虫及植物碎屑等为食,到了河口咸淡水域中的幼鱼则以虾类、蟹类及小鱼为食。
亲鱼洄游期间不摄食。在长江口外近海水域,中华鲟摄食强度增大,通常在3-4级,食物以鱼和蟹为主,还有虾和头足类等。
匿名回答于2021-01-20 03:10:28
中华鲟是我国的特产珍稀物种,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它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此外在辽河、黄河、淮河、钱塘江、闽江和珠江等水域也都有发现。它属于很原始的硬骨鱼类,祖先与恐龙处于同一个时代,为白垩纪古棘鱼的后裔,距今已有一亿三千多万年的历史,故有“活化石”之称。在它的身上仍然保留着许多遗留下来的原始特征,如外形似鲨鱼,全身的骨骼大部分是软骨,体表具硬鳞,尾为歪形,有吸水孔,肠的里面有一个接一个的漏斗状螺旋瓣等,但也有一些现代硬骨鱼的特点,如具少数硬骨,有鳃盖,有较大的、仅有1室的鳔,繁殖为体外受精等,所以它是介于软骨鱼与硬骨鱼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类型,称为软骨硬鳞鱼类,在鱼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研究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幼体出生以后,便同成体一起,又开始顺流而下,最后返回大海中去成长。等到十余年后,性腺成熟之时,再溯河洄游,重返出生地产卵繁殖。由于中华鲟世世代代不忘故地,表现了对故乡的至诚至爱,在洄游的旅途中,还表现出了不惧艰险,不畏强暴的坚强品格,因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勇敢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被命名为中华鲟,也被誉为“爱国鲟”。
匿名回答于2021-01-20 03:13:09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匿名回答于2022-02-04 05:22:10
中华鲟的祖先是北票鲟,中国曾在辽宁北票晚侏罗纪,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地层中发现过鲟类化石,名北票鲟,这种鲟只在两体侧有一行侧线鳞,其它体表裸露,与中华鲟体披五行鳞者不同,中华鲟所属的鲟鱼类都是在距今约一点四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出现的, 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中国人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真可谓活化石。
匿名回答于2022-02-04 05: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