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顿首:扣头触地即礼毕。用于下级见上机;
3、空手:类顿首,但俯头至手与心平,不触地。用于官员对尊敬的人;
常礼:
1、揖手: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用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
2、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用于同级;
3、答礼:颔首致意。用于对下级;
两名同级官员相遇时,行揖手或拱手两次。地位不同时,低级者向右侧移动,揖手两次,高位者点头答礼。如果地位差大,同上,高位者可以不答礼。若差别甚大,低级者行顿首或拜首(跪地一次,叩头四次),高官不答。官员聚会时,主持人只点头致谢。胥吏见文官,必下跪,行拜首两次。学生见老师,百姓见官员时,行拜首礼。百姓间不许拜首。
明朝对皇帝最大的礼是五拜三扣头——长跪,俯首至手(这叫拜)五次,叩头至地(这叫扣)三次,然后起身,拱手侍立——用于最正式的场合(官员三年一次的入京朝见,贡士在殿试、传胪时行礼)。一般三拜四拜,然后起身侍立。接圣旨时要跪。官员参与祭祀或对人表达感激时一般到四拜。
匿名回答于2021-01-09 03:56:09
在这方面,很多电视剧就拍得太垃圾了,以为太子可以和皇帝的妃子眉来眼去,平等交流。其实规矩严得很,首先,太子很难见到后宫的妃子,除了被允许去向生母或皇后定期行礼(一般都住在后宫正殿),其它时间绝无机会与父亲的妃子单独见面(否则会被人抓住把柄),其次,行礼时绝不许目视对方,必须弓身、垂首,目视自己双脚,以示尊敬,否则视为不敬。
古典中国最重的就是孝道,不管对方是不是生母,只要是父亲的女人,行礼就是孝道的一部分。
匿名回答于2021-12-06 22:16:39
匿名回答于2021-12-11 05: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