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古人为什么要负笈游学?

为了功名前程而离乡远行,遍访名师或“游山玩水”如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等“唐宋八大家”,均有丰富的远游经历。

南宋诗人巩丰《送汤麟之秀才往汉东从徐省元教授学诗》,描绘了古代学子远行求学的心态和不易:“士游乡校间,如舟试津浦;所见小溪山,未见大岛屿;一旦远游学,如舟涉江湖……”

负笈游学:背着书箱,去外地求学。形容不知劳苦的求知态度。

笈:书箱;游学:到外地求学。扩展资料:古代游学人物:古代游学标志性人物是先秦时的孔子,可以说孔子开了中国游学风气之先。

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各诸侯国长达14年之久,一生遍及卫、陈、鲁、宋、郑、蔡、楚诸国,现在好多地方都有孔子遗迹,就是这个原因。

不只孔子,先秦时期的“子”级人物无一不是“游”出来的,墨子、庄子、孙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全都是著名“游士”。

到汉魏时,读书人游学之风更为盛行。

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人物是二十四史之首《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20岁即开始远游各地名山大川,从当时的京城长安出发,出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经南阳,在南郡(湖北江陵)渡江,抵达长沙,来到屈原自尽的汨罗江江边,凭吊诗人……历时数年,司马迁把大半个中国都“游”了。

匿名回答于2019-07-07 10:16:28


古人负笈游学一般有两个原因:

一、因为家贫,要立志求学成才,所以背起书箱,远走他乡求学。

二、因为要磨砺自己的生活性情,是一种体验劳苦求知的生活态度。

负笈游学,意思是背着书箱,去外地求学;形容不知劳苦的求知态度。笈的意思是书箱;游学的意思是到外地求学。

匿名回答于2022-03-01 03:01:3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