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试不是一次性的验证行为,而是一个从小批量验证到逐渐放大产品验证数量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1、 小量中试:主要针对硬件、结构、软件设计验证,初步验证可生产性,可能包含一次或者数次生产,直到无重大硬件、结构、软件问题为止;
2、 放量中试:主要针对硬件、结构、软件、工艺、测试、维修、物料的验证,主要验证设计遗留问题以及批量可生产性验证,直到无重大可生产性问题为止;
3、 小批量生产:主要对硬件、结构、软件、工艺、测试、维修、物料、质量以及相关生产文件进行全面验证,以可生产性验证为主;直到生产质量管理成本、合格率到达企业目标为止。
中试职责
1.消化新产品的技术资料,对新产品技术状态、测试环境要求、控制难点及要点进行规划;
2.组织进行新产品中试(编制中试计划、落实中试需要的设备、环境、仪器、人员的需求计划与配置准备、组织编制中试需要的相关工艺文件);
3.产品中试过程中整机、模块的测试验证,完成故障维修及数据分析;对中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报,并跟踪问题的解决进度,在中试结束后组织编写试生产报告,组织中试评审;
4.及时协调中试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产品的故障分析和定位,促进产品的可生产性;
5.负责小批量的转产工作、样机试制工作,拟制转产测试规程和生产工艺支持,协助完成产品整机BOM;
6.研发用和生产用测试工具的开发和维护;
7.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
8.负责分析售后品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9、对及时、准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形成闭环;
10、转产评审:中试负责人汇总中试过程中测试、工装、生产环境、工艺、物料、计划、资料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形成中试总结报告,并组织研发产品经理等评委进行转产评审会,形成最终评审意见,判定产品能否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
11、当产品不符合转入大批量生产条件时,由评审小组决定是否启动新一轮中试;
12、输出满足批量生产的生产工艺性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标准工时和产能表、SMT特殊贴片要求及注意事项、检验规范等等。
验证内容
(1)工艺验证(工艺流程、工艺路线、单板工艺、整机工艺、包装工艺、物流工艺);
(2)工装验证(装配工装、测试工装、生产设备)
(3)生产测试环境、测试程序、工作程序进行验证,并完成相应检定规程;
(4)结构验证;
(5)产品数据验证(BOM、PCB、SCH等设计文件及生产性工艺文件验证)
(6)产品可靠性验证;
(7)对物料可采购性验证;
(8)对研发遗留问题进行验证。
匿名回答于2022-05-06 06: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