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以南至济宁的老运河(即元代的济州河、明代改建会通河时局部有改线),连通北五湖和南四湖,运河北端经东平湖清河门可通航进入黄河。1958年以后,由于黄沙淤积,河槽升高,致使干旱季节部分河道断航。
1958年,修建了东平湖水库,将张坝口以北的老运河截入东平湖库区,梁山至济宁段老运河完全断航。当年交通部报经国务院批准,整治京杭运河,恢复运河航运,并于1960年开挖黄河以南至南四湖的京杭运河,这段运河被称为梁济运河,六十年代进行了两次局部疏浚。
治理后的梁济运河,在东平湖一旦滞黄,未能退入黄河的底水,可由司垓闸经梁济运河下泄水1000立方米/秒。此外还满足了引黄补南四湖的输水要求。梁济运河除用于航运外,还兼有防洪除涝、灌溉、改碱的作用,并且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的干线。
匿名回答于2022-03-01 08:13:22
大运河断流是在1855年,黄河发生了历史上第六次大改道,也就是此时堵塞了。从江南再次回归,在山东梁山把京杭大运河拦腰截断,穿山东境内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入海。伴随黄河改道,清政府颁布停漕改折令,最终导致京杭运河通航逐步走向以黄河为界、南北分制的状况。
此后的1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以北的山东段运河一直在努力维持通航中,直到1973年,由于水资源不足等原因而彻底断航。
匿名回答于2022-03-01 08:14:52
2002年7月9日
在80多米宽的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上,挤满受阻的运输船只。 由于连日的干旱少雨,京杭大运河山东济宁段的水位急剧下降。目前,运河济宁段航道的水位已不足2·4米,部分水位不足1·8米,达不到通航水位。为保护航运安全,济宁市航运管理部门宣布,从7月9日起,京杭大运河济宁段130多公里的主航道全线断航。有1000余艘运输船只和六七千人滞留在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济宁是我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承担着“北煤南运”的重要任务,被誉为济宁的“黄金水道”。此次“黄金水道”断航,使济宁水上运输遭受严重损失。
匿名回答于2022-03-01 08:16:33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匿名回答于2022-03-01 08:16:49
过去京杭运河被废是因为黄河自然改道。清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1855年8月1日),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洪水穿山东境内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原苏北河道断流。这是黄河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从此清朝税粮漕运主要改经海路。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发布停漕令、撤销大运河统一管理机构后,京杭大运河正式断航。
匿名回答于2022-03-01 08: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