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颗星天璇:又称巨门星、天芮星,属土,居坤二宫。
第三颗星天玑:又称禄存星、天冲星,属木,居震三宫。
第四颗星天权:又称文曲星、天辅星,属木,居巽四宫。
第五颗星玉衡:又称廉贞星、天禽星,属土,居中五宫。
第六颗星开阳:又称武曲星、天心星,属金,居乾六宫。
第七颗星摇光:又称破军星、天柱星,属金,居兑七宫。
第八颗星左辅:又称天任星,属土,居艮八宫。
第九颗星右弼:又称天英星,属火,居离九宫。
北斗七星加上辅弼二颗星,共是九颗星。北斗星自东向西环绕北极星旋转,每转一周便是一年。北斗春季在东方;夏季在南方;秋季在西方;冬季在北方。古人就曾经利用北斗星的位置和斗柄指向来判定四时的季节并确定东南西北四正方向。璇玑气场分布的枢纽在七星,即北斗七星。实际要算上左辅、右弼共九个星。九大行星同时也起相互影响的作用。但近代科学研究认为行星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月亮引起海水的潮落,妇女月经的来潮。具体说,要与北斗七星联系在一起,七个星代表宇宙天体中七种强大的场能。
匿名回答于2021-02-01 19:36:06
在中国道教文化和古代中国天文书中,北斗九座星辰都有名字,依次为: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瑶光星,洞明星、隐元星。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
北斗九星在民间信仰中又称“九皇”,九皇信仰的影响很大,这种崇拜在民间逐渐演变为礼斗之俗。古时全国许多地方,如广东、云南、四川、河北、江苏、浙江等省,均于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谓之九皇会。
宋代道教天书‘云笈七签’24巻“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还有辅星、弼星的存在,时称北斗九星。五代徐铉《步虚词》诗曰:“整服乘三素,旋纲蹑九星”。后来两颗渐渐隐失,成为“七现二隐”,故今有北斗七星之说。
匿名回答于2021-05-24 02: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