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虎乳子文典故?

虎乳子文

  子文名为斗谷于菟,字是子文。单从其姓名即可看出这段故事的影子,据记载,楚人称乳为“谷”,称虎为“于菟”,其名意即“被虎所乳的人”。推究起来,子文也是楚国王族后裔,其祖父就是若敖熊仪,熊仪之孙就是大名鼎鼎越周朝之封而自称为王的楚武王。由此来看,子文应为芈姓,之所以姓斗,是缘于其父斗伯比。斗伯比是楚武王时著名贤臣,被封于斗邑,由此开斗姓之始。

  正是由于斗伯比所为之因,才有了后来虎乳子文之果,对此《左传·宣公四年》有确切的记载,并非只是传说。斗伯比之母是郧国君之女,若敖与之生斗伯比,若敖死后斗伯比尚年幼,便随其母回了郧国,居住在郧国宫中。此时的郧国君是斗伯比舅父,郧国夫人视斗伯比如其子,因此斗伯比在郧国宫中出入无禁,何曾想斗伯比与表妹从小作伴玩耍竟成私情。郧国夫人发现女儿怀孕后,才禁斗伯比入宫,又羞于家丑便诈称女儿有病屏居一室,待产子后命人隐秘包裹弃在了梦泽之中,只字未向郧君提及。斗伯比万分羞愧,随其母又回到了楚国。不久,郧国君在梦泽一带游猎,发现水边有猛虎蹲坐,令左右放箭无一命中,猛虎既不躲闪也不逃离,派人察看后才知道猛虎怀中有一婴儿,猛虎正在哺乳竟不畏生死。郧国君大为叹奇,回宫后便向夫人叙说了一番。郧国夫人大惊,于是将原委告诉了郧国君,并以周朝始祖后稷的身世为例劝说郧国君取回弃子抚养。后稷之母姜原践巨人足迹后生后稷,弃于冰上,飞鸟覆翼护之,姜原认为是神灵所托便取回养育,取名为弃,后果然建奇功伟绩。郧国君听从了劝说,还将女儿送至楚国与斗伯比成了亲。

  子文长大后负有治国安邦之才,被楚成王任为令尹。子文为官忠心尽力,在国家困难时捐家资以助国,遂有毁家纾难一说;执法严格,亲属犯法也不避私情,既令执行官重罚还劝亲属主动伏法;勤政廉洁,每天天不亮即上朝,天黑才回家,每有赏赐却不接受,至死无一分私财积累。在子文的治理和辅佐下,楚国大治,楚成王也成就了一番霸业。子文一生三次担任令尹,三次辞免,但每次都不喜不怒,都是尽心把职责之事做好,孔子在《论语·公治长》中赞誉子文:“忠矣!”

  虎乳子文之地传说是今武汉江夏一带。古郧国都于今安陆,疆域囊括了四周地区,有人认为今汉口、汉阳即属郧国。云梦泽则是指古时江汉地区的大片湖泽,并非特指某一湖泊。据此推测,该传说也略有几分可信。无论是否,今日之武汉人都理应学子文之志,担负起兴楚兴国之责。

匿名回答于2020-09-12 20:01:31


虎乳子文的典故:

春秋时期,郧国是靠近楚国的一个小国。传说有一天,郧国君去云梦打猎,看见一只老虎怀里躺着一个小婴儿,婴儿正在吸吮老虎的乳汁。老虎见郧国君一行人靠近,也不害怕,仍然给婴儿喂奶。郧国君非常惊奇,又有些害怕,也不打猎了,赶紧回家去,把这件蹊跷的事讲给夫人听。


原来这个孩子就是夫人扔到云梦的。他们的女儿与表兄斗伯比私下相爱,农历5月5日生下这个孩子。郧夫人知道后又羞又怒,不愿女儿嫁给斗伯比,就偷偷将这个孩子扔到野外去了。


郧国君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觉得有神灵护佑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就赶紧去把孩子接回来,交给女儿抚养。他们给孩子取名斗谷于菟,楚地方言称“乳”为“谷”,称“虎”为“于菟”。一年后,郧国君亲自送女儿到楚国,与斗伯比成婚。


这个孩子就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和廉吏。斗伯比给这个孩子取名斗子文。斗子文文能治国,武可安邦,才干过人,清正廉洁,为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起到了重要作用。


楚成王登位,斗谷于菟也就是斗子文任令尹时,国家困难重重,“楚国府库空竭”,斗子文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 “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稳定楚国政局,使楚国迅速度过了难关。


接着,斗子文协助楚成王大力整顿楚国内政,率军灭了弦国、黄国、英国,压抑了蔡国、随国、徐国、江国等诸侯国,使楚国在长江流域成为无以抗衡的霸主,并能对抗晋、齐、宋、秦等中原大国。


斗子文执政后,留下很多历史佳话。他的族人犯法,被廷理(廷理,楚国执掌刑法之官)拘捕,廷理听说罪犯是斗子文的族人,立即将他释放。斗子文主动找到廷理说:“朝廷设立执掌刑法的官,是为了制裁触犯国法的罪犯。正直的法官执掌国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现在,你置国家法律于不顾,释放犯法者,是心怀不公啊。我的族人明显违反了王法,你却以为我会徇私枉法,私自放了他,你这样做是想让国人都知道我有私心吗?我身为令尹,大权在握,却让别人说我以权谋私,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呢。”


斗子文从楚成王八年任令尹,直至楚成王三十五年让位子玉,长达二十七年之久。在这二十七年中,楚成王三次请他出任令尹,他又三次主动请求让位、荐贤,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斗子文是一位清廉勤政、律已恤民、当代焦裕禄似的“公仆”。《国语·楚语下》说:斗子文三次当令尹,家里却没有存下一天余粮。楚成王每次要奖赏给他财富,他必定逃走,直到成王收回赏赐,他才转回来。别人说,人人都争求富贵,你却逃离富贵,为什么呢?子文答道:身为朝廷官员,应该为百姓谋福利。现在,老百姓很穷困,而我要拿那些赏赐,是掠取老百姓而自肥,那样就离死不远了。我是逃离死亡,并非逃离富贵啊。


斗子文“我逃死,非逃富也”的名言,成为无数为官者律己为民的座右铭。

匿名回答于2021-12-04 23:30:0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