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
1946年元旦前后,东北局指示著名作家舒群创办“东北公学”,同年2月以“依照民主政府建设新东北之方针,广集各级学员,以造就行政技术及师资等实际工作人才”为目标开始招生。不久东北局决定将“东北公学”改名为“东北大学”,任命张学良将军的胞弟、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兼任校长,校址设于本溪。
1946年3月15日,转至安东(现丹东市)后,继续转移经通化、梅河口、吉林,于4月26日到达长春。校址设在当时长春著名的建筑之一“海上大楼”。5月,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向公主岭进犯,学校再度北撤。27日到达哈尔滨市,除留部分师生接收哈尔滨医科大学,继续北撤。6月1日,最后一批师生到达北满根据地佳木斯市。学校定址于“满赤医院”。
1948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东北大学迁往吉林市,与党在吉林市创建的吉林大学合并,定名为东北大学。
匿名回答于2021-07-31 01:09:32
2.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大,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原名东北大学,创建于1946年,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世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匿名回答于2021-07-31 00: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