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西汉分封制?


汉初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共存的办法。分封制 巩固了刘氏的统治地位。后来随着同姓诸侯王势力坐大,又采取削藩政策。


汉朝定鼎之初,汉高祖刘邦便分封了七个异姓王,他们一早就拥兵自重,与其说分封,不如说是大家都要承认客观存在的现状,诸王的封地甚大,不仅占据了当时汉朝疆域的一半,而且还是位於东部最富庶的地区,由汉室直属的汉郡只有15个,对於家天下的刘氏来说,并不会长期接受现状。


所以随后的几年,刘邦千方百计以谋反之名,将其中六个异姓王铲除,只馀下偏处南方的长沙王吴苪保留,只因长沙国处於南境,作为对南越的缓冲之地,加之吴氏谨小慎行,因此至文帝初年才因后继无人而废除,此后刘邦传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为巩固刘氏的统治地位,开展了分封同姓诸王的进程,所以分封制仍然存在,不过所采用的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混合形式:诸侯仍然领有群县,被称为「支郡」,名义上属於中央政权,但实际管治仍由诸候王负责。

匿名回答于2021-09-25 20:51:12


汉朝不是分封制,是郡县制。

在郡县制底下,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辖县。

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秦代至此成为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县制”的朝代。至汉代仍承袭这个制度,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管理,自此成为日後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础,直到唐朝,才被道路制所取代。

汉朝制度:

1、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2、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

匿名回答于2021-09-25 20:53:39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分封了许多功臣做异姓王,如韩信,彭越,英布等。刘邦对异姓王不放心,对这些异姓王或杀或驱逐,分封了许多刘氏宗世做同姓王。

这些刘姓诸侯王有自己的军队和财政,初期对铲除吕氏起了重要作用,但势力太大,严重威胁了中央皇权。

汉景帝时期甚至暴发了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的推恩令,才彻底解决了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问题。

匿名回答于2021-09-25 20:57:18


西汉不是分封制。

西汉施行的是郡县分封并行,不是纯粹分封制。

这个并行政策,是战国遗留的文化残余决定的。地方上世家独立自治的苗头依旧不熄,所以譬如韩信,依旧有着“国士待我,国士报之”的思想,而英布,彭越之流更干脆在楚汉之争中从一开始定性就是军事联盟。所以为了新兴政权稳定,安抚对功臣的允诺,于是刘邦最初选择了让拥有绝对声望,地方有震慑力的人,镇守地方,而在已经顺应秦郡县制的地区,不再分封。

匿名回答于2021-09-25 20:48:04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