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延续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1][2]
西晋承袭中原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3]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4]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边疆民族的草原文化与晋朝的中华文化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匿名回答于2021-12-03 08:02:59
政治方面:
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又由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而创立许多制度,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1)士族制度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族制度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
(2)利用国有荒地,解决劳动力不足
曹操大规模推行屯田制;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
经济方面:
一是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
二是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三是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四是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其中,江南经济赶上北方是最重要的特点。
民族融合方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
西晋时,出现了匈奴、鲜卑、羌、氐、羯等族大迁徒的局面;
十六国时期,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贵族割据势力削弱,北方出现民族融合趋势;
北魏孝文帝时期,加速了民族融合和封建化进程,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匿名回答于2020-11-30 06:23:01
匿名回答于2021-12-03 20: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