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司空、凉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zhēng](魏征)、
司空、梁国公房玄龄、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
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
特进、卫国公李靖、
特进、宋国公萧瑀、
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
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
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
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
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
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
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
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
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
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
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
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jì]、
徐州都督、护国公秦琼。[3]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选出二十四个功臣后,按照最高官职排名。
匿名回答于2021-12-08 18:28:18
匿名回答于2021-12-11 14:43:49
公元643年3月23日,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敬德等24名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他还常去观赏,以表对功臣的赞赏和纪念。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凌烟阁二十四人中,三股势力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第一股势力来自于李氏皇族外戚,占据五席(长孙无忌、李孝恭、高士廉、柴绍 、长孙顺德);第二股势力是当年跟随李渊晋阳起兵的骨灰级元老,占据了六席(房玄龄、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唐俭);第三股势力是来自瓦岗寨好汉,占据了五席(魏徵、张亮、程知节、徐世绩、秦叔宝)。
匿名回答于2021-12-02 16: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