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原文?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北宋·苏轼《苏文忠公全集·告文宣王文》言“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其形态、意涵基本具备。


“回狂澜于既倒“,”回“字又有用作“障“字的,明代开始有用”挽“字的。


“支大厦于将倾”,”于“字宋代开始有作”之“的,”支“字明代开始有作”持“、”扶“的。

匿名回答于2022-04-02 02:45:52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最早的出处,是苏轼《苏文忠公全集·告文宣王祝文》里的“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告文宣王祝文


嗟嗟元王,三代之英。言不钧用于一君,而为无穷之遗教;身不宠利于一时,而有不朽之余荣。嗟嗟元王,以道而鸣。肆笔成书,吐辞为经。炳然不渝,言若丹青;久而愈盈,声非雷霆。瞽者可以使剔目以骇视,聩者可以使抉耳以奔惊。奈何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载空言于典籍,示后世之仪刑。


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揭日月之昭昭,破阴氛之冥冥。嗟乎!一气之委和,与万物之至精。或为淮夷之比珠,或为云汉之华星。虽光辉之成彩,未离乎散聚以流形。岂若王之道德,愈久而弥明。晔晔而华,涵涵而停。融而在天者,为云汉之文章;结而在地者,为山岳之英灵;诡然如龙翔凤跃,纯乎玉振而金声。嗟嗟元王,德博难名。某奉王命,俯临边城。亩有滞穗,境无交兵。鸣玉载道,分袍在庭。有践笾豆,有丰粢盛。敢用昭荐,飨于克诚。尚飨。

匿名回答于2021-09-20 02:31:10


1.原文如下: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岁。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

2.出处说明: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出处是《文天祥千秋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话比喻拯救事物于危险的境地。《文天祥千秋祭》是当代著名作家卞毓方的代表之作,作者在文章中多处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给予了文天祥的人格以高度肯定。

匿名回答于2022-09-07 03:45:35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