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指的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高级官职。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下面设置九卿。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
汉朝改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兴禄勋,典客为大鸿胪,治粟内史大司农。三公九卿设立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更好地统治国家,开始设立三公。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持军事。汉承秦制,也设三公。
匿名回答于2021-08-27 00:30:31
三公九卿据史记记载“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先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
匿名回答于2021-08-27 00: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