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周易》和道家有关系吗?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易学是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易学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有很多易学精髓的东西在道教内部秘密相传着。比如现在的易学根基之一,河图洛书就是道教里传出来的。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这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从此成为古往今来治国治家的至尊宝术。《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即易传,是对《经》含义的进一步解释,是经的思想的进一步细化和提炼。

道家和易经有源头上的混同现象,因为它们都发源于我国的上古文化。但易经与道家还有相当大的不同,《易经》有自己独立封闭的理论系统,是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其中已阴阳、五行、八卦为基本理论和概念,以逻辑的演绎为线索,解释世界和趋势。

道家是以《道德经》为理论基础,对“道”进行的阐释。道冲乎于天地之间,无处不是道,到提现更多的是一种认识世界和人生的价值观。是哲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视角。

所以道家和易经不是一个逻辑的延伸,是并行的两个思维逻辑。

匿名回答于2019-06-25 01:06:17


周易和道家当然有联系,而且联系很深。如被后世称为万古金丹王的伟大蓍作,周易参同契就是以易理来阐述道家内丹修炼的书。

以乾坤为炉鼎,以坎离为药物,以其它六十卦为火候,进行内丹修炼。

匿名回答于2019-06-25 01:23:09


周易本出于道家,却更容易融入人们的生活。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周易,也就是说,生活离不开周易,周易离不开生活,老百姓的一举一行,都与周易息息相关,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

匿名回答于2019-06-25 01:50:12


首先要知道,儒道分家是佛教进来以后也就是说是汉代的事。而周易是先秦经典。

在我们文化史上,周易被奉为文化源头。所以他不属于哪一家,也属于哪一家。文化是交融不是割裂。

匿名回答于2019-06-25 03:59:16


《周易》奉为儒家经典,儒家以孔子的《易传》观点解释《周易》。

汉代之后,有人用黄老之术解《周易》,东汉兴識纬之术,如《易纬,乾凿度》,《周易参同契》,成为道家经典。与儒家不同的是,讲的是内丹、外丹的修练。

后世的道教,不同于道家,只承认不立文字的伏羲《易》,从根本上否定了周文王《周易》卦辞爻辞及孔子《易传》之辞。

道教陈抟《正易心法注》:

《易》道不传,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四章。

太极图,河图洛书,奇门遁甲,梅花易数,四柱八字阴阳五行,都是道家和道教的,不是《周易》的。

匿名回答于2019-06-25 04:54:43


有,首先它们是相同的思想体系,有着相同的内涵,它们都来自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易经是自上古以来先人们从自然界的生存中总结提升出来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经验智慧,是对宇宙的运行规律影响人类生活变化规律的客观阐述,被当代称为宇宙代数学,它的成书是以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周文王八卦为基础,众多先哲不断完善和丰富而成的,是从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出发的思想体和方法论,《易经》是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而道教则是更注重于实际解决问题的实验体,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易经更拢统,道教更具体,易经是面,道教是点,是统一的,都注重以客欢事实为依据。

匿名回答于2019-06-25 05:22:19


用土堆成“圭",太阳照在圭上的影子可以用来指示时间/季节。

“卜",占卜用,算命。

这两者结合就成了“卦”。

有上就有下、有正就有反、有男就有女、…。

于是总结出一生二就有了“阴爻、阳爻”(非专业人士,一横姑且叫爻吧),阴阳两爻即组成东南西北四卦,再添一"爻”,三爻可成八卦,依次类推四爻16卦,五爻32卦,6爻64卦…

个人猜测《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体就是这个意思吧。

古人就用这种原始而朴素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和预测世界,将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文的和自然的等世界规律统称为道。

以前可能没系统的总结,直到老子《道德经》才将之系统的阐述清楚,但这并不是说道学是老子首创,相反,从上述可知道学是从上古伏羲(传说作八卦)到黄帝一直到周朝都是官方追求的大学问,著名的黄帝问道崆峒山,而且道家也被称为黄(帝)老(子)学说,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知《数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离不开,甚至人文科学都离不开数学。

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大多是表象,没有现在数学那样抽象和严密的逻辑,顶多只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那个时代道便是科学而《易》便是数学。

我们现在问人是否正确通常问“是否科学“,而古代则问"是否合道”,所以才有

道理,

道统

道德

这些词

匿名回答于2019-06-25 07:04:52


周易的最后成型由伏羲创八卦、周文王配爻辞演六十四卦、孔子写彖语组成。文王及孔子从政治生活、社会伦理道德秩序谈及人类活动易理,道家大多发展了伏羲先天八卦以及演绎自然万物后天八卦,包括对高维层能量的解释

匿名回答于2019-06-25 07:26:23


《周易》和道家有极为密切的联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子们所喜欢的“三玄”就是指《易经》和老子的《道德经》与庄子的《南华经》。庄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而《易传》说:“易以道阴阳”。可见《易经》与道家的关系极为密切。《易经》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以类万物之情”。《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大极而两仪”。而“无极”即是《道德经》所言的“道”。刘子华的夫人曾羽裳女士曾说:“无极”为零,“太极”为一。可见《易》与道家的宇宙图式论是极其一致的。

表面上看《易经》是关于阴阳二进制的一门数术之学,道家好象是由三返一的修行之术,《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两者好象是不一样的,实际上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道生之一为太极,一生之二即是阴阳,二生之三,即是:阴、阳、阴阳冲和之气。在《易经》的八经卦中,乾卦即是纯阳之气,坤卦即是纯阴之气,而六子卦则是阴阳冲和之气。可见《易经》和《道德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相通的。

在对易和道的修为中,《易传》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道德经》中说: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又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可见二者的修为方法也是相通的,一致的。

总而言之,《易经》和道家学说都是我国天人合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瑰宝,二者的语言框架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致的。

匿名回答于2019-06-25 07:46:46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珍贵文献,儒家将其列为重要经典。道教徒也非常重视对《易》理的探讨,注疏和演绎之作颇多。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道教征也把《周易》当作基础的经典而广为应用。《周易》从内容到形式都为道教所吸收,它渗透到道教的基本信仰、神仙体系、方术仪式、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

从基本信仰方面来看,以《易》解“道”的现象贯穿于道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其内容涉及了“道”的性状,道的自身运动,“道”与“一”的关系,“道”化生天地万物等一系列问题。在他们看来,“道”就是“易”,“易”就是“道”,《老子》的“道”的体系与《周易》的“道”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易”与“道”最终都成为主宰一切的神。

匿名回答于2019-06-26 02:33:3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