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0-10-29 06:30:00
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2、领导人因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
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3、苏共内部的腐败问题
苏共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
启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国的邓小平坚定不移地在经济体制上搞改革开放,抓住了历史机遇,开创了中国一个新时代。
匿名回答于2021-10-15 22:38:52
后来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再加上苏联是一个宗教信仰繁杂的国家,很难有统一的意识形态!
匿名回答于2021-10-15 22: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