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0-12-23 04:58:08
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 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个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温度2~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
有天然气的地方不一定都有“可燃冰”,因为形成“可燃冰”除了压力主要还在于低温,所以一般在冰土带的地方较多。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我国的海域纬度较低,不可能存在“可燃冰”;而实际上我国东海、南海都具备生成条件。
匿名回答于2022-02-24 02:33:51
可燃冰的开采可以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来驱替。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海洋变暖和永冻层融化,冰中蕴藏的大量甲烷可能会自然释放出来。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因为释放出来的甲烷,会进一步提高全球温度。导致更严重的温室效应。与其让这种厉害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还不如开发使用。开发可燃冰或许是不得已的选择。
匿名回答于2022-02-24 02: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