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但病变性质只强调了虚实寒热,病变部位只强调了表里,而且对于许多病症也没有具体阐明病变性质和部位。
直到宋代,对大多数疾病还是以病名和症状作为治疗依据。
直到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提出医生应首先分辨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的观点,张介宾《景岳全书》明确提出“八纲辨证”的理论。
后人将楼、张的理论综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完整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所以,可以说《医学纲目》和《景岳全书》共同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匿名回答于2020-02-25 06:35:47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匿名回答于2021-12-08 21: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