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0-12-31 12:42:47
《吕氏春秋》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之势从文化思想上来和诸侯争强的产物,是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而进行理论准备。
《吕氏春秋》是先秦典籍中唯一可知确切写作年代的书。该书《序意》篇中提到其时为“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维秦八年”,有人认为是指秦王政六年(前241年);也有人认为“秦八年”是指秦王政八年(前239年)。
《吕氏春秋》现存最早版本是元至正年间嘉兴路儒学刊本。明代有弘治十一年(1498年)李瀚刻本,嘉靖七年(1528年)许宗鲁刻本,万历己卯张登云校本,姜璧重刻本,万历年间宋邦义等校本,宋启明刻本,万历丙申刘如宠刻本,乙巳汪一鸾刻本,庚申凌稚隆套印本等。清乾隆年间有灵岩山馆刊毕沅校正本,《诸子集成》本。近人许维遹撰《吕氏春秋集释》,近人蒋维乔等撰《吕氏春秋汇校》。今人张双棣等著《吕氏春秋译注》。还有东汉高诱《吕氏春秋
匿名回答于2021-11-23 06:39:08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匿名回答于2021-11-25 06: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