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明宣宗,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号长春真人,出生于北平燕王府,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10年)。
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去世,终年三十六岁?
匿名回答于2022-07-12 22:48:13
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有着"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美誉,
明成祖朱棣时,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又先后五次北伐,征讨瓦剌、鞑靼、兀良哈巩固北境,并且在东北地区设置奴儿干都司,署理黑龙江口、乌苏里江、库页岛等地;西北地区,哈密卫设立;而在南方,以张辅收复交趾,设置交趾都指挥司,并在缅甸设置宣慰使司制度,藉由此大明王朝的疆域也达到鼎盛。
但随后的继任者,尤其是被称作仁君、明君的仁宗皇帝朱高炽,宣宗皇帝朱瞻基,在对待这些开疆拓边的领土上却采取了放弃的态度。
这种放弃甚至是极其彻底的,宣宗朱瞻基时,放弃松花江造船厂,撤回奴儿干都司;沟通西域的陈诚使团被召回;放弃交趾;对于秃孛罗和太平两部卫拉特也拒绝履行宗主国义务,放弃了支持,这一系列的举动也导致大明王朝对于西南、南方、西北、东北、北方边陲地区领土主权的沦丧。而也正是这般"绥靖"之下,蒙古瓦剌帝国崛起,为土木堡之变明军惨败埋下了祸根。其后,在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大败之后,于谦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大明转危为安。在明宪宗朱见深的经略之下,纵有成化犁庭之举,大明的疆域也只是伐而不增;万历帝又有万历三大征的胜利,但彼时大明王朝鼎盛时的疆域也已是不复荣光,难以收复。
匿名回答于2022-07-13 00:57:28
匿名回答于2022-07-13 00: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