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中国人名与字发展演变史?

我国的姓名,基本上是单姓双名的三位数或单姓单名的二位数。用双姓双名的就比较少见了。中国人口现有11亿多,同姓同名的不断出现,在人事组织工作上,在治安户籍管理中都增加了一定的麻烦和难度。


在春秋战国时代,姓名的用法还比较乱,如商鞅、卫鞅、公孙鞅三者实同指一一人, 或以领地为姓,或以家世门第为姓,或以居住地区为姓均有之,但同姓同名的问题不大,因为贩夫走卒大都没有正规的姓名,只有士大夫阶层,乃至皇室宗亲,姓名才有重大的作用。


汉代的疆城很大,许多少数民族先后参加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他们的姓名无论用意译或音译译成汉字,本来可以大大地丰富中华民族的姓名,使之更为百花齐放。结果事情却并没有向这个方向发展。


尤其魏孝文帝,他在使游牧民族吸收汉族文化方面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对诸兄弟民族的姓名也采用了行政命令予以彻底的汉族化。政令达不到的地方,人们也有自动予以简化、汉族化的。结果是贲、出连、吐难等姓用反切法改成了封、毕、山,丘林、乌丸等姓用末一字对音或单取末一字成了林、桓等等。


唐代的疆域、版图不亚于汉代,由于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经年累月疏通,人口和民族在较大范围内开始流动和婚配,但是那些新鲜的姓名也仅出现一两次,后来则仍旧被张、王、李、赵这些大姓的海洋所淹没了。


唐代曾有日本的朝层真人、西域的瞿云误、高丽的似先英问,百济的黑齿常之等人归化中国,这些姓却查不到后代,肯定是改了。至于北方和西北方的部族如步六弧、丘穆陵、纥豆陵、地骆拔等分别改姓为陆、穆、窦了。


在汉族人民中间,由于民间风尚重豪门世家,出现了所谓博陵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等所谓“郡望”。家丁豪奴乃至佃户也往往依附于主人而改用主人的姓氏。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本来汉族常用的双姓也有逐渐简化或改变

匿名回答于2021-04-07 06:37:5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