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犒赏三军是哪三军?

提起“三军”,现代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而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这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完全不同。

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 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匿名回答于2021-09-26 20:24:49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电视剧里面看到这样一句台词,等到打赢了之后,就好好的犒赏三军。这句话大概解释一下,就是军队打胜仗了之后,主帅就会用一些战利品赏赐给军士们,这是对士兵的一种很好的鼓励方式。只是如果要细分的话,这里面所说的三军,在古代究竟指的是哪三军呢?为什么会说犒赏三军,又是用什么来犒赏呢?


space

古代的犒赏三军是哪三军?


1.犒赏三军的意义

犒赏三军 (kào shǎng sān jūn),解释: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军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9回:“再命户部颁发粮草彩缎,工部发出御酒三百坛,着礼部加封,差出内臣田思忠,解往潭州岳爷军前,犒赏三军。”


“三军”这种说法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时期,《周礼·夏官·司马》有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也就是说,周朝规定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并对天子和各诸侯兵力进行了限制,规定天子可以拥有六军,而诸侯中大国可拥有三军,中等诸侯可拥有两军,小国则拥有一军。


而在当时,各大诸侯国虽然均设有三军,三军统领称为“卿”,但在“三军”称谓上却各不相同,例如晋国、齐国、鲁国和吴国等均称为中军、上军、下军;楚国则称为中军、左军、右军;魏国则称为前军、中军、后军。


space

古代的犒赏三军是哪三军?


2.三军在不同时期的含义

秦国则又有不同,《商君书·兵令》有载“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其中,壮男之军自然是主要战斗力,壮女之军则主要负责粮草运送、挖设陷阱之类的辅助工作,老弱之军则负责收集牛马羊彘、草木粮食等各类粮草。由此可见,秦国的战争动员能力有多么可怕。


西周时期各诸侯国尚且能够严守规矩,但到了东周时期,随着周天子对各诸侯的掌控力极度削弱,各诸侯为争霸开始大规模扩充军备,而为了不明目张胆的越制,因而产生了原有“三军”以外的编制,而这些军队的统率自然也无法再用“卿”的称谓,而引用“将率诸军”的说法以“将军”命名。


到秦汉时期,随着军事规模的持续扩大,早已经超出了原本的“三军”规模,再加上兵种的丰富,三军便又有了新的含义,主要以兵种来划分,分别有步、车、骑三军或马、步、水三军之说。


与此同时,在作战时前、中、后三军也已经成为了固定建制,并一

匿名回答于2021-09-26 21:32:46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