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0-07-12 19:40:35
尼采认为,善恶本身是阶级的划分,而不是道德的划分,如同中国的“君子”与“小人”最初也是指士大夫和庶民一样。后来低贱者当道,将善恶道德化,本质上是为了限制和压迫高贵者,也就是权力意志的充沛者,因而属于一种虚无的意志,也就是意志的虚无。这里,虚无的意志的就是没落的意志,而道德则是虚无意志的表现之一,所以才有了道德是没落的意志和渴望的箭的说法。
另外也要注意“渴望”一词的使用。在尼采的学说中,权力意志应该是充沛的,是充实且向外扩张的;只有虚无的意志才是饥渴的,因为内部的空洞才向外渴求。而尼采这里的人类,就是处于低贱者当道的人类,缺乏强力意志,虚无而饥渴,因此需要被取代和超越。
匿名回答于2020-07-12 18: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