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19-07-16 06:57:52
匿名回答于2019-07-16 07:43:51
任何事都需要有方法,学习也是,找到学习方法,高效学习才是能轻松
扩充自己的脑容量和捕捉信息的能力,梳理知识,做到输入信息保存信息输出信息的能力,人一切都能力来自于记忆,由浅层意识记忆到深层意识记忆,建议多学习左右脑分工理论的知识和原理用到学习上,但是有专业的人指导会更好,有什么问题可以互相学习,本人做全脑潜能开发教育十二年了
匿名回答于2019-07-16 08:45:27
孩子从小学进去初中是一个大过度,进入初中的学习,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学习方法也需要改进。
首先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初中不同于小学,学习中首先必须做好以下基本环节。
1、课前预习:小学不预习可以跟着上课,初中不同,因为初中老师讲课快,难度也加大了,不预习,课堂上会存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现象,导致听课效率不高。
2、注意听讲、通过预习 清楚自己那些方面不太理解,可以紧跟老师的思路,弄清知识环节,这样有的放矢,一节课听下来是高效的。
3、认真造成作业、课后先复习 再写作业,也就是先消化 后巩固。只有消化了,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己。
这就是要抓住学习的基本环节,是学好的前提。
其次 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中要真努力,而不是假努力!所谓真努力 就是要善于多思考,多想、 勤用脑力劳动。而不是 一味的 用肢体劳动 就是努力。
只有多思考 才能抓住学习的本质,那么如何思?往那方面思?课堂上要多思考,弄清老师讲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课后更要思,写作业时思,这个题 用到学过的那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自己如何能准确的做好,通过作业不但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还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俗话说多想出智慧,用到学习上会收到不同效果,只有多想理清知识结构,总结好的方法经验,学习就变的轻松高效起来。
匿名回答于2019-07-16 17:18:43
个人从事数学教学的,分析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1、基础不稳定
用功,不代表基础就很扎实,基础的方法和基本知识点是否掌握取决于是否牢记,紧紧是说,我都认真的在做,那么问自己是否记住了关键点,易错点等等;
2、效率不高
有的学生学习事半功倍,有的学生学习事倍功半,那么有效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做习题做了很多,但是回想一下,这些方法记住了多少,而自己反思了没有,只顾一味的做题而不去思考,那么结果是事倍功半。
3、复习巩固少
每次练习,考试的错题,有没有整理,有没有标注错误原因,考查的知识点和方法,题目的关键条件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有没有抽时间回头思考复习。只整理,不复习,是走走形式而已,这些错题的方法和思路在自己的脑海里没有印象,下次遇到还是会错,那你整理错题还有意义吗?
建议:
首先明白:
学:学新知识,新方法,时间短;
习:复习已学知识和方法,总结归纳,反反复 复,时间长,孰能生巧。
其次规划好自己的复习的时间,思考错题,彻底掌握其方法;适当增加拓展培优题,能更好的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要坚持,不能中途放弃,这样就前功尽弃了,学习是一方面是成绩的进步,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将来有更好的选择。
匿名回答于2019-07-16 21:52:33
初中的学习与小学的学习还是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所需要学习的科目更多,难度更大,很多的学生到了初中之后一时难以适应初中的快节奏和高压力的学习环境,没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理想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很多家长都在说,感觉孩子在学习上还是比较努力的,可是为什么就不出成绩呢?影响学习成绩的除了努力程度,还与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特别是到了初中以后,科目更多,能花费在每一科目上的时间相对有限,那么就必须在学习效率上下功夫,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提升学习成绩。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相关。
到了初中之后,很多的孩子逐渐进入了青春期,在性格方面发生着变化,精力比较容易分散,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些事情影响学习状态,很多的学生看着在学习,人在课堂上坐着,可不知道心思都跑哪去了,很多的时候完成作业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罢了,没有达到学会、学懂。
在小学的时候,所学习的内容比较少,难度比较低,学生在课堂上稍微走个神,影响也不是特别大,可是到了初中阶段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尤其是在理科方面,知识之间的连贯性更强,跳度更大,很多学生都是因为稍不留神在一个知识点上存在了问题导致后面所有的知识点学习起来都遇到问题,于是问题就越堆积越多,最终成绩肯定是一塌糊涂的。
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对知识点的仅仅停留在学了的层面,而没有达到学会的程度,于是就出现了什么看起来都会,可是一到自己去独立完成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如果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在写作业的时候遇到很多的问题,本来可以在半个小时完成的作业结果在两个小时还没有完成,看起是花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但是没有什么效率,作业做得也是马马虎虎。
考试后,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作为家长不要一味地去指责和批评,尤其是孩子学习比较努力的时候,多去鼓励和安慰,跟孩子多去交流,看看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着哪些问题,跟着孩子想办法去解决。
匿名回答于2019-07-16 23:07:53
学习成绩的稳定性,要求孩子必须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两方面做到位了,孩子的成绩提升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是短期内突然发生的,但是它可以逐步的,稳步的出现好的趋势。
武侠小说早些年的武侠小说,不像现在的魔幻小说那么恐怖,瞬间掌握了一种超能力,比如说大多数人都熟悉的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郭靖,他并不是一个太聪明的人,但是他唯一的好处就是认真执着,凭着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最终也成为侠之大者。
对于孩子,对于家长,都必须有这种认识,一个人的成功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结果,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种案例,一个孩子在某一个阶段成绩特别优秀,但是会突然而然的,像流星一样划过,最终会变成普通人的样子。
还有一句话也可以勉励孩子,那就是厚积而薄发,人生就是这个样子,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积累的多了,自然而然的会在某一个时期突然而然的全面开花,让自己感觉到成功原来如此得心应手。
总之对于学生来讲,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比某一刻优异的成绩,更为珍贵,更为宝贵。
匿名回答于2019-07-17 00:08:37
①好钢没用在刀刃上。
学习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用蛮力。可能你的孩子学习方法不对路,努力了却没有效果。
②有一种努力,叫假努力。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没有用心。可能她坐在那里学习时,思想早跑到九霄云外了,看起来拿着书,却没有用心。
③孩子进入青春期,思想容易分散。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极易引起孩子心理的烦躁,所以,家长需正确引导,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④成绩无法提高,或许,孩子刚刚进入初一,告别小学时代,需要一个过程,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快过度。欲速则不达,给孩子时间,让他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
⑤进入初中,老师的讲课方法,与小学时期完全不同。孩子一下子无法接受,学起来就很吃力。
匿名回答于2019-07-17 01:17:51
整体成绩不太好,建议不要太着急,因为刚上初一,孩子可能还没有适应初中生活。或者是学习的科目和难度增多,孩子一下子没有分配好时间。慢慢引导和帮助他,看看能不能有改变。
对于偏科,我给您几点建议:
1.初一孩子一定要扎实好语数外,如果主科不好,只是靠小科提分,那到了初二初三就会落后了,成绩也不太好提了。
2.从初一开始就得认真了解每科都学什么,考试考什么。要是不知道考试考什么,就是跟着老师这样学,有可能成绩也不好。所以建议从初一开始就让孩子做试卷分析。
3.初一是初中的开头,大家都是相同的起跑线。不要轻言放弃,哪科不好记得多问老师,调整好心态,我觉得还是可以科科都拿高分的。
匿名回答于2019-07-17 0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