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两者所记载的内容不难发现,七情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最明显的不过是“喜、怒、哀、乐”四种情愫。当然“忧、惧、爱、憎、欲”也是人每天都会有的心理反应,只是人们一贯喜欢说“喜、怒、哀、乐”罢了。
说到七情必须得提一提佛教的“七情”。其实佛教的“七情”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
所以七情是相对稳定的,是人与外界交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始终贯穿着人与外界的互动的始终。
那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由哪些构成?
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说到底。人存活于世,想要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都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所以后来就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共六欲
匿名回答于2021-12-10 00:35:28
六欲:生死眼耳鼻口的欲望。(也有大体类似的注解)七情六欲,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 而这里问男人的七情六欲,我想应该是说的男人的金钱了,权利,声望,情欲了,食欲也是,等等这些吧。
匿名回答于2021-12-10 01:06:52
所谓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种感情。哪七种呢?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这说法从哪来呢?如果你看过《还珠格格》,应该记得,乾隆皇帝罚小燕子抄写一百遍《礼运大同篇》,是《礼记》中的一篇,“七情”就出自其中。
最初,古人只说人有四种感情,就是在《中庸》里出现过的“喜、怒、哀、乐”。后人解释说,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的就“乐”,失去所爱的就“哀”。
那么你肯定注意到了,“怒”因为“恶”而产生,“乐”因为“爱”而产生,所以在“喜、怒、哀、乐”之外,加上了“恶”与“爱”,情感就从四种细分为六种了。
祖先们对情感的划分,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按说六种不少了吧?可是古人说,人在“怒”“哀”这两种情绪“将至而未至”――也就是情绪还没到“点儿上”的时候,还会产生“惧”,所以六种情感又被细分成了七种,这就是“七情”的由来了。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问,刚才不是说七情里有“欲”吗?为什么解释的时候,没有提到“欲”,反而提到了“乐”?
问得好,古人早有解释。“乐”和“欲”是相通的。那么这个“欲”,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说,是贪欲。“贪欲”这个词,在这里并不全是贬义,它指的是本能的需求,比如眼睛需要看到东西,耳朵需要听到声音――《礼记》里说,七情是“弗学而能”。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用学就会,是本能。
至于“六欲”的说法,比较简单了,最初是来自《吕氏春秋》。其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这话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的。所谓“全生”,是人修养身心的最高境界。这里古人没有指出“六欲”都包括什么,后来有人注释说,是“生、死、耳、目、口、鼻”,就是泛指人的各种欲望。
七情六欲,都因本性而生,本性最难控制,用它来做开脱之词,确实再合适不过。
匿名回答于2021-12-10 00:08:23
1、喜:因惊讶而喜。喜上眉梢。男人“喜”的时候心里总是暖暖的。
2、怒;因受辱而怒。怒不可遏。男人“怒”的时候睁大自己的眼睛。
3、哀:因失败而哀。哀婉动听。男人“哀”的时候会撕心裂肺难受。
4、乐:因成功而乐。乐不可支。男人“乐”的时候心花盛放于脸色。
5、爱:因欣赏而爱。爱不释手。男人“爱”的时候会语无伦次失态。
6、恶:因丑陋而恶。恶神恶气。男人“恶”的时候会嗤之以鼻呕吐。
7、欲:因占有而欲。欲罢不能。男人“欲”的时候充满激情与期待。
二、男人的“六欲”是对异性的赞美与渴望
1、神色欲:男人欣赏女人温顺可掬的笑容。
2、形貌欲;男人欣赏女人优雅华贵的风韵。
3、仪态欲:男人欣赏女人亭亭玉立的姿态。
4、声语欲:男人欣赏女人甜如黄鹂的嗓音。
5、细滑欲:男人欣赏女人白皙细滑的肌肤。
6、脸相欲:男人欣赏女人端正秀丽的脸型。
匿名回答于2021-12-10 00:11:52
七情六欲是人之本能,是驱动人每日奔波劳碌的内在因素,没有了七情六欲,人要么成行尸走肉,成植物人;要么成了神佛或鬼怪。七情六欲影响着人的品位、生活质量、道路,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全在于你对七情六欲的控制程度。
匿名回答于2021-12-10 00: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