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因使用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形成与世界其他体系建筑迥然不同的外形特征。一座宫殿屋宇式建筑,其立面形象从下至上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台基、屋身、屋项这样三段,清代匠作称为“三停”,宋代叫“三分”: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早在战国时代的墨子谈论“为宫室之法”时就有“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困风寒,上足以待雪箱雨礴”的说法,其“高”、“边”、“上”即是指宫室房屋的台墓、屋身、屋顶而言,可见“三分”的概念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这三部分既是和谐协调的统一体,又各有相对的独立性,各部分都呈现出非常优美的形象特征,这是由中国古代一建筑特有的结构方式所决定的,并结合以高度的艺术处理手法,散射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匿名回答于2021-09-22 0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