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实例一:假如你想以现价或高一点的价格买入一只股票,那么从你的操作动机来说,应该被划分为主动性买盘,也就是外盘。但是当你委托以后,你报的价格已经比卖一的价格还低了,这时候正好有主动性卖单(所谓的主动性卖单)出现,那么你这笔成交就会在系统上显示为主动性卖单的成交,也就是内盘。你冤枉啊!本来是你主动性买入,但是却被系统统计为主动性卖出。整个反了。大家想想,这种情况是不是经常出现?那末,行情系统统计的外盘和内盘反映的所谓交易者参与态度有多高的可信度呢?
计算实例二:北京有一个人想7块钱买入工行,南京有一个人同一个时候想7块钱卖出工行,而且是同样的股数。两个人一个想买,一个想卖,对于工行这只股票来说,应该说是参与者的态度是平衡的。但是,交易所主机总会先接到一个人的指令,然后接到另外一个人的指令。那末,同样一笔交易,先接到谁的指令,最后的成交统计就完全不同。先接到北京人的后接到南京人的指令,一成交,统计出来就是内盘;而先接到南京人的后接到北京人的指令,一成交,统计出来就是外盘。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某只股票一天只成交了一笔,那么统计为内盘还是外盘其实就是随机的,也可以说,就是上帝定的。乖乖!这样的统计可信吗?
除了以上所举的例子以外,庄家可以很容易地将其主动抛出的成交手数(应该是内盘)经过某种手段让系统统计为外盘,或者相反,以蒙蔽过分依赖统计数据做出操作决定的散户。
匿名回答于2019-02-04 06: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