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造船为什么叫排船?

排船,是冀东沿海渔民对制造木船的俗称。

简介

自古至今,民间舟船由于地域、水情等不同,使得其样式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形制上虽有差别,但其运货、载客和捕捞的用途并没有本质区别。

冀东沿海的船只,形制虽然类似,名称却五花八门。有的按船只形状命名,如篷船、牛船、摆子等;有的以作业形式命名,如张网船、步网船、散网船等。无论怎么称呼,其形制统属于中国木船中的“沙船”和“福船”。船体多数以木材制成,亦有少数铁船,都是从独木舟演变而来。它不仅是几千年沿袭的一种文明成果,为捕捞和交通运输提供了极大方便,也是本土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作为一种有形的生产资料与无形的文化资源,作为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长期以来存在并发展着……

记述排船工艺,可能会激起人们对民间手工文化的理性思考,留住渔区文化的记忆。

发展历史

船之起源,源于浮木。《淮南子·说山训》载:“见窾木浮而知为舟,见飞蓬转而知为车……以类取之。”《易·系辞》中提到:“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说明了独木舟和浆的制作特点。其后,集多板而使中空称之为舟,集多木或竹竿并列捆绑而谓之筏,自然是比较进步的作法。

《诗经·商颂·长发》中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说明商族曾在海外打过胜仗。《诗经·商颂·玄鸟》还说,商王武丁时期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亦可证明当时商朝疆域扩大到海上了。《尔雅》中的“并木以渡”,正是对筏子最形象的概括。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孔夫子愿乘桴(小筏)浮海,说明在春秋时期,沿海航路的利用业已开端,当促使大量木船出现在不同水域。

钢铁的广泛使用,尤其是锛、凿、斧、锯等木工工具的出现,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造船业,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据史料载,靠近东海的吴越和靠近黄海的齐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全是从海上运输军队。正是有了海上交通,秦始皇才能够命徐福率一批大船,远航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虽然不可能寻觅到仙药,但却显示了当时我国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匿名回答于2022-03-20 21:02:4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