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释 极:尽头。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用 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示 例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12章:“~。我父亲对待农民也太厉害了。”
近义词 周而复始
反义词 千篇一律
灯 谜 东西南北
【附注】更原始的出处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日中则偏,月满则亏。事情发展到了及至,必然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一天而言,白昼到了及至,黑夜来临;黑夜到了及至,白昼来临。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运动变化的命题。老子首先提出物极必反的思想。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
由道产生运动,到一定极限,又复归于道,如此周行不息。老子这一思想,在以后的《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扬雄的《太玄》等书中,都有所承述。
至北宋,程颐明确使用了“物极必返”一词。他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故万物本身包含着对立,以至互相摩荡,形成往来屈伸的运动。其运动达于极点,即向反面变化,故万物呈现为盛极必衰,动极必静等情况。
这就是“物理极而必反”、“物极则反,事极则变”。他又认为,万物消长盛衰,周而复始,而阴阳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理的存在,即所谓“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程颐把先秦以来“物极必反”的思想,发展成为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匿名回答于2021-05-16 23:05:32
程颐
在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第五十五章,有言道:“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其中”物壮则老“的意思即是:事物壮盛到了极点就会衰朽。到了北宋,程颐明确使用了“物极必反”一词。他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故万物本身包含着对立。
匿名回答于2021-10-05 21:01:11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出自于邹南的《日长之极-夏至》,愿意描述过了夏至,太阳光的直射点就会南移,然后白天就会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现在多用来形容事物好坏的两面性可以相互转化;往一个方向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反转,然后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匿名回答于2021-10-05 21: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