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
1.
助词。 ①用于某些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状态继续保持; ②用于两个动词之间构成连动式; ③用于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命令、要求; ④用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方式; ⑤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深,跟“呢”连用。这人脾气怪~呢|他俩可好~呢; ⑥附在某些动词后,使动词变成介词
组词:睡着
详细释义
zhe zhuó zháo zhāo
助词
1.著的俗字
2.用在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道着姓名人不识。 ——唐· 白居易《恻恻吟》
又如:他们正说着话呢;门敞着
3.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
这短命,等得我苦也!老娘先打两个耳刮子着。 ——《水浒全传》
又如:听着;快着点儿
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
如:沿着;挨着;朝着
5.用在某些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比较等
如:着呢
6.用在某些名词后,表示“呢”
吾师,你却如何正等得这贼首着? ——《水浒传》
7.另见 zhāo;zháo;zhuó
8.著、箸 zhuó
动词
1.着为著的俗字
2.穿
恂常私着胡服。 ——《资治通鉴》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二刻拍案惊奇》
又如:着衣(穿衣);着绯(穿红色官服。古代官服颜色不同,表示官吏品级的高低。唐制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后常以“著绯”指当了中级官员)
3.附着;加…于上
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脊。 ——《三国志·方伎传》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汉· 贾谊《论积贮疏》
始欲着推字。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4.又
又欲着敲字。
手足无可着处。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着生植物(植物学名词。即附生植物);着浅(搁浅)
5.接触;挨上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 ——韩愈《石鼓歌》
此手那可使箸贼! ——《世说新语·雅量》
野船着岸又春草,水鸟带飞夕阳。 ——唐· 朱庆馀《南湖》
又如:着地(贴着地面);着末(撩拨;沾染);着肉(贴身);着莫(引惹;牵缠);着脚(涉足)
6.安置,放置
以犀柄尘尾着柩中,因恸绝。 ——《世说新语·伤逝》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
7.差使;打发
姑娘那边这两年不时着人问信。 ——《镜花缘》
蒋爷叫小童着官人将 邓车解到知府衙门收入监中。 ——《小五义》
又如:着叠(打发);着人前来领取
8.关切
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 ——吴昌龄《张天师》
又如:着己(亲近;贴心);着紧(紧要;重要;抓紧;赶紧;着意;留意);着趣(知趣)
9.生长;增添
画蛇着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尘埃。 ——韩愈《感春》
王伦那厮不肯胡乱着人,因此我们弟兄们看了这船样,一齐都心懒了。 ——《水浒传》
又如:着迹(留有痕迹。多用以比喻艺术作品有斧凿之迹而不自然,没有达到浑然一体的境地)
10.用
每至公坐,广谈, 仲治不能对;退,着笔对 广, 广又不能答。 ——《世说新语·文学》
江绕屋,水随船,买得风光不着钱。 ——徐积《谁学得》
11.开[花]
来时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杂诗》
12.结[果实]
春根夏苗秋着子。 ——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
13.命令 。旧时公文用语
着先赴礼部,即照前次试题各补诗赋一卷,仍发誊录。 ——《镜花缘》
老爷大怒,已告知县主,着公差捉拿题诗人与小姐了。 ——清· 崔象川《白圭志》
又如:着令(命令;责成)
14.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司空图《退居漫题》
匿名回答于2022-07-10 23: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