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帝王陵墓除本身陵墓建筑外,还有宏大的陵园区,陵园区主要由祭祀区、神道和护陵监三部分组成。
结构
我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建筑主要由地面上的“封土”和安置灵柩的“地宫”两部分组成。
封土
封土就是人们常说的坟头,是帝王陵墓的地上建筑部分,也是陵墓的重要标志。我国早期帝王陵墓的封土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实,使之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台体。因为他的上部是方形平顶,故名“方上”。到了唐代,为了防止盗墓和水土流失,将“封土”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宋代以后,由才用了“方上”的形式。从明代开始,完全放弃了“方上”制的封土形式,采用宝城宝顶的形式。
地宫
地宫是帝王陵墓的地下建筑部分,又可称之为“玄宫”、“幽宫”等。原始社会早期,地宫只是土穴木宫,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黄肠题凑”的帝王陵墓建筑形式。到明清时,地宫的规模已相当可观,明定陵的地宫在布局上采用的是“前朝后寝”的制度,极力模仿阳世的宫殿形式。
我国帝王陵墓除本身陵墓建筑外,还有宏大的陵园区,陵园区主要由祭祀区、神道和护陵监三部分组成。
匿名回答于2021-12-22 23:33:56
第一部分为祭祀建筑区。为陵园建筑的重要部分,用来供祭祀之用。
第二部分为神道又称作“御路”“雨路”等,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
第三部分为护陵监。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为了防止被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的陵都有护陵监。
匿名回答于2022-10-23 19: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