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社会对比既是他结构作品的方法,也是他的历史观。
他对于“旧时代”北京社会生活的熟悉,他对普通人的遭际命运的同情,他的温婉和幽默,含泪的笑,使这部作品,接续了老舍创作中深厚的人性传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代卓越艺术家,如于是之、郑榕、黄宗洛、英若诚等的演出,对确立该剧在当代的“经典”地位,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匿名回答于2021-07-16 04:39:22
老舍,*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自1950年起,老舍写了一些歌颂新成立的中华*共和国的作品,以话剧《龙须沟》为代表。1956年到1957年,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元年北洋*阀盘踞时期、**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其在中华*共和国成立前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声誉。
匿名回答于2021-07-16 05:13:10
剧本修改完成后,交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经过几代导演、演员等的共同创作,《茶馆》在一代又一代观众中均赢得盛誉,数次出境演出也引起热烈反响。
匿名回答于2021-07-16 05:15:12
匿名回答于2021-07-16 0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