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19-07-17 18:08:46
1.教师自身的性格
这个想必大家也能想明自,比如你是一个性恪内敛的老师,教学风格肯定是严肃稳重的,甚至课堂上也是不苟言笑的。性格外向的老师,总是课上课下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上给学生学生的压力可能会少一些。如果是幽默风趣的老师更是受学生欢迎了,但是也是要张驰有度的。
2.教师所担任的学科
每门学科都有特点,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受学科影响教师的教学风格在长期的教学中或主动或被动地在微调中,直到与所授学科达到和谐并相互促进,教学才有效果。比如,你是音乐老师,你性格再内敛,你最后还得是情感型的教学风格吧,要不你怎么用你的课去感染学生,让他去感悟音乐的美呢?再比如,你是高三数学老师,你的教学风格必然是理智型与技巧型混搭风格的了,学科特点和受众群特点决定了你课堂上必须论证严谨,虽不苟言笑,但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的欲望。
当然,教师的教学风格除了受以上两点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教师的年龄阶段,所处的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系。
匿名回答于2019-07-17 20:01:22
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学校类型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众所周知,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特殊产物,两类学校在师资力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考察两类学校教师在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时发现:两类学校的教师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两个因素上存在差异。总的来看,重点学校的教师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控制力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同时强调以各种训练方法加强知识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些特征实际上说明了重点学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则表现得相对中性一些,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程度相对较低,强调利用情绪调动课堂气氛。造成这方面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类学校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对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发展构成了影响。
2.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三个教育阶段划分的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特征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导致中小学教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学。调查发现小学、初中与高中教师在知识训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三个教学风格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看,小学教师倾向于营造情感丰富、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视以各种形象的方式传授知识,强调训练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高;初中教师偏好严肃严谨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过程中教师中心的程度较高;高中教师倾向于严格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中心的程度最高,同时也最强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实际上反映了各阶段的学习者的身心特征与教育目标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2)主观因素
教师对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 最活跃的因素,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执着的追求与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清醒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必 备条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注重反思教学,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性别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关于教学风格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的争论有很多,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学骨干教师人群中,男教师比女教师独立性更强,更有主见。可能由于男女教师在人格上的差异造成他们在教学风格离散程度上的差异。
2.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教龄反映了一位教师的从业经历,有研究指出教龄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在知识训练、学生中心、体系形象三个因素上出现了几乎相同的趋势,即因素得分随教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随教龄的增长而减缓。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一方面与教师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教学风格的发展性。这种发展性突出地表现为教师通过反思积累经验,新经验在量的方面的积累会使原先的风格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风格。
3.教学科目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基本上相对固定地教授一门课程,教师主讲的科目是教师之间的最明显的差异。由于教师的教学科目不同,导致他们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特别是文科与理科教师在教学风格的六个方面特征基本一致。教学科目与教学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教学风格与所教内容无关,而是更高层次的形式范畴,相同科目的教师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而不同科目的教师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教学风格。如果能进一步证实同一位教师在教授不同课程时,依然保持相同的教学风格,则进一步证明了教学科目与教学风格的关系。
三、外部因素
1.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采用串讲、背诵、评点等方式方法,要求教师教态庄重、讲述翔实、治学严谨,这就决定了在封建社会中宣讲成为其主要的教学风格。当代社会,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
2.教学内容也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说来,理科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理智型”的教学风格,文科的 教学内容倾向于“情感型”的教学风格,同样,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例如,特殊学校的教学风格会明显不同于普通学校。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风格也会因学生的年龄大小、知识面宽窄、能力的强弱而不同。
匿名回答于2019-07-17 21: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