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11-14 03:42:0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孟母三迁”的故事与孟子少年学习有关。所以与这两者相关的人物是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
匿名回答于2022-02-02 19:10:06
——《列女传·母仪传》
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孟轲自幼丧父,跟着母亲长大。最初孟母带着孟轲住在墓地附近,附近常有丧葬之事。孟轲小时候在旁边,然后就模仿人家出殡、下葬、哭丧之类的事,还学着造墓埋坟。
孟母发现这个情况,自言自语道:“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她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可这次孟轲又学起了商人那套叫卖、做生意的本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
这次,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旁。于是,孟轲平时遇到的都是些有才学的人,所了解的都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
等到孟轲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被尊称为孟子。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感染的方式教化孩子。
匿名回答于2022-02-02 19:17:1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句子,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孟母三迁的意思是: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匿名回答于2020-11-24 00:48:13
孟母三迁故事内容: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匿名回答于2022-02-02 19:27:09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孟母三迁”的故事与孟子少年学习有关。所以与这两者相关的人物是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匿名回答于2022-02-02 19: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