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代指这座城
(3)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气候,时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机,机会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代,朝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季度,季节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时候
(4)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和乐春和景明:和煦
(5)去委而去之:离开,逃离,逃亡去死肌,杀三虫:除去,去掉西蜀之去南海:相距,远离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别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也:距离
(6)胜环而攻之而不胜:取胜予观夫巴陵胜状:非常美好,美妙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完驴不胜怒,蹄之:能承担,能承受日出江花胜红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过,超过
(7)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顽固固以怪之矣:原来,本来君子固穷:安守,坚守
(8)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
(9)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
实词与虚词用法
字音: 夫(fú) 兵革(gé) 米粟(sù) 畔之(pàn) 亲戚(qi)
词语
一,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亲戚畔之
二,古今异义 :
委:放弃(古) 委而去之 委托(今)
去:离开(古) 委而去之 到 (今)
域:限制(古)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疆域(今)
亲戚:包括父母在内的亲属(古) 亲戚畔之 其他亲属关系 (今)
池: 护城河(古) 池非不深也 水塘(今)
附:孟子主要思想:
1、"仁政" 与"王道"。 孟子提倡"仁政",目的是为统治阶级筹划长治久安之策,但客观上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
2、"性善论" 。 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因此每个国君都能行"仁政",每个人也都能接受"仁政"这种理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3。"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十分注意民心向背,认为这是战争胜负和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附二:文章论证结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例一:从进攻的角度,说明天时不如地利
事实论证:
战例二:从防御的角度,说明地利不如人和
道理论证:人和的实质 得道
结论:得人和者,战必胜.
匿名回答于2022-08-03 0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