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01-26 01:12:54
必也使无讼乎”。
子产,“民不可逞,度不可改”。
商鞅,“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韩非子,“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一民之轨,莫如法”。
管子,“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司马迁,“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欧阳询,“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刘禹锡,“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包拯,“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张居正,“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
”梁启超,“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匿名回答于2021-01-26 01:14:30
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宽(汉)《盐铁论·申韩》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宋)《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匿名回答于2021-01-26 0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