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三十年(1370年),顺帝病重,由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总军国诸事。同年四月二十八日,顺帝因痢疾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太尉完者、院使观音奴奉梓宫北葬。 死后庙号惠宗,明太祖朱元璋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给予了“顺帝”的尊号。
匿名回答于2022-07-15 01:51:10
1368年,明军进攻大都,元惠宗向北撤,到达上都,后转至应昌。并两次组织元军反攻,未成。1370年5月23日,元惠宗病逝于应昌。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惠宗是元明宗的长子,元武宗的长孙,他的生母是迈来迪。延祐七年四月十七日(1320年5月25日),生于北方草原。
至顺元年(1330年)四月,元明宗皇后八不沙被杀,妥欢帖睦尔被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大青岛,后来到广西静江(今桂林)。至顺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32年12月14日),元宁宗逝世,太后弘吉剌·卜答失里坚持弃子立侄,下令立妥欢帖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钦察人燕帖木儿反对,至顺四年(1333年)五月燕帖木儿病死,至顺四年农历六月初八(1333年7月19日)妥欢帖睦尔最终得以继位。
1368年9月14日,明朝军队从元大都齐化门外攻城而入,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1370年5月23日崩,庙号惠宗,蒙古语称“乌哈噶图汗”。明太祖认为他“顺天应人”,给他上谥号顺皇帝。
匿名回答于2022-07-15 02:17:37
匿名回答于2022-07-15 02:25:08
元顺帝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得病去世,这也是有原因的。做为一个失去了江山的皇帝,元顺帝在草原老家必然过得不会太好。老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在他的手里丢了,元顺帝必然同时承受着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压力。在外,他担心着朱元璋会不会随时攻打过来;在内,他受着来自他的臣子的压力,一个亡国的皇帝,虽然他回到蒙古后依然是统帅蒙古的君王,但是却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他的臣子也必然不会跟从前那样待他。而且他的心里还忍受着丢了江山的愧疚感和罪恶感。也正是这样的压力,使他迅速组织军队,希望能够抢回江山。但是他的两次尝试都失败了,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他的身体迅速垮塌,生命也就此终结了。
匿名回答于2022-07-15 02:42:39
元顺帝首先逃往上都,后逃往应昌,他在那里两次组织兵力收复大都,但都被明军击退,于是心灰意冷,放弃复国,胡天酒地,最终得了痢疾,疏于保养,一命呜呼,元朝历史事实已经结束了。
匿名回答于2022-07-15 04:21:28
元顺帝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得病去世,这也是有原因的。做为一个失去了江山的皇帝,元顺帝在草原老家必然过得不会太好。老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在他的手里丢了,元顺帝必然同时承受着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压力。在外,他担心着朱元璋会不会随时攻打过来;在内,他受着来自他的臣子的压力,一个亡国的皇帝,虽然他回到蒙古后依然是统帅蒙古的君王,但是却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他的臣子也必然不会跟从前那样待他。而且他的心里还忍受着丢了江山的愧疚感和罪恶感。也正是这样的压力,使他迅速组织军队,希望能够抢回江山。但是他的两次尝试都失败了,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他的身体迅速垮塌,生命也就此终结了。
有时候,一个选择会改变世界的格局,如果当时元顺帝不那么仓促的带领军队收复大都,而是选择隐忍,暗中操练军队,会怎么样呢?
其实,对于这位亡国皇帝,朱元璋对他,至少在表面上看来,是很好的了。元顺帝逃到塞外后,朱元璋就没有继续乘胜追击了。而且就连元顺帝这个谥号也是朱元璋封的。所以,其实只要元顺帝回蒙古后不再进入中原,朱元璋大概率是不会攻打过来的。但是,若想带兵反攻,怕是不可能了吧。毕竟朱元璋对蒙古不可能没有防备之心。
∴
匿名回答于2022-07-15 05:19:20
匿名回答于2022-07-15 06:35:48
匿名回答于2022-07-15 06: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