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人类成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看清自己,懂得否定。肯定自己很容易,否定自己才是真正的困难。

否定自己,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对于真理,对于自我,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

经常反省和面对自己,你就会否定自己,变得成熟。

2、宽容待己,宽容待人。

稚嫩的心从来不会宽容,偏激,易怒的人不懂得宽容。

苛刻待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一种表现,但是却是不成熟的。

成熟的人懂得宽容待己,享受生活。人生短暂、能力有限,强迫自己只会徒添伤悲。

宽容待人,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一样可以。

宽容不是纵容,纵容小人是对自己的一种残忍。懂得宽容待人的朋友,你是成熟的。

3、珍惜简单、悟出道理。

成熟的标志是对简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不再把简单看做简单。

了解真理就是简单的,简单的真理发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道理,你就是成熟的

匿名回答于2021-03-02 10:02:21


什么是成熟?我听到的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是: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我们仍然面对微笑。也可以理解为:看透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成熟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不过分消极,也不盲目乐观,懂得“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坏”。


晚清名臣曾国藩用三句话9个字来阐述成熟之人的特征——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其实,这三句话也分别对应着一个人成熟的三个标准或迹象。大家可以自我对照一下,看看自己达标没?


01、自律


何为自律?就是逼着自己去做应该做但痛苦的事情,以及克制自己去做不应该做但舒服的事情。


曾国藩所说“事不拖”就是我们现代人经常说的“自律”,自己能够约束好自己,不需要他人督促。能够自律做好自己,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最起码标准。


正如篮球明星詹姆斯在节目中所讲:“我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要怎么做,我知道如何鞭策出我最好的一面,不需要别人来督促我。一旦你到了某个年纪,还需要别人督促你的话,那你大可以放弃了。”正是因为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成就了詹姆斯的伟大。


年轻的时候,我们主要是被父母老师管教,这是属于“他律”。但是突然某一天,我们懂得为自己而活,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对自己人生完全负责,用强大的自律去使得自己变得更好,则说明我们心智更加成熟了。


以前,我们以为他人靠得住,但是身处绝境后,才发现:任何人都帮不了我们,唯有自救才是唯一出路。于是,我们变得自强不息、自胜者强,从外求变为内求。当我们自律,人生为王;只能靠自己,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


02、慎言


古语告诫我们:“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人生的很多祸患都是因为言语不慎造成的。饭不可以乱吃,话更加不可乱说,说者无意,但听者有心,正所谓是“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曾国藩上面所说的“话不多”就是告诫人们要“慎言”,不要做一个浮夸话多之人。他曾经在家书中告诫弟弟:“古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其中“多言”更是曾国藩年轻时身上最突出的毛病,还给他带来不少困惑。


后来,曾国藩专门制定“修身十二条款”,其中第六条说道“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通过不断修身,曾国藩终于克服了多言的坏毛病,心智更加成熟,还一步步树立起了敦实的厚德。正如他在家书中告诫儿子时所写:“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一个人越是成熟,越懂得做人大智若愚,变得沉默寡言,少了浮躁与张扬。正如《易经》中所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贤明的人言辞少,急躁的人言辞多。


慎言不是当个哑巴,而是三思而后言,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要吹嘘炫耀,谦虚低调是王道;对于他人的事情,看透不说透,知人不评人,要难得糊涂。所以说,慎言是心智成熟的标准之一,我们看见谁话变少了,则是他成熟的迹象。


03、懂人性


俗语说:“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但是“识人”的前提是要读懂人性,理解人性,利用人性。知人者智,识人是一门高级智慧,需要心智成熟做前提和保障。所以说,当我们见多识广,更加会识人,懂得人性了,也说明我们成熟了。


曾国藩上面所说的“人不作”,其实也是读懂人性后的另一种解释,因为懂人性,所以不敢胡作非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生活中,很多人喜欢“作”,就是愚昧无知,自以为是,忽略了人性,最后造成的。


以前,我们像孙悟空那样嫉恶如仇,眼睛里融不进沙子,其实是因为不懂人性。后来,我们心智成熟了,眼中看不惯的人或者事物越来越少,反倒是我们的进步越来越快,人际关系越来越融洽。


只有小孩子才喜欢分对错,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到了成年人的世界,我们才发现:少有人分对错,往往只是看利弊。敌人之间,因为利益合作,可以成为朋友;朋友之间,因为利益分歧,可以成为敌人。这就是人性,我们无需否定,坦然接受便可。


当我们读懂的人性规则越多,我们内心越敞亮,做人做事也更加智慧。比如说,自私是人的本性,我们就满足他人,继而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无私为大私”。


还比如,我们懂得忘恩是人的天性后,理解接受,不要再对人太好,帮人也要注意分寸,则可以避免“小恩养个贵人,大恩养个仇人”的现象。懂人性,需要智慧,但是看懂人性后,我们依然热爱人类和生活,则是真正的心智成熟。

匿名回答于2021-05-03 02:33:0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