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世纪大辩论双方代表人物?

在1920年4月26日这天,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内举办了一场伟大的科学辩论。当时,由于天文学家对观测到的“螺旋星云”的本质存在认知分歧,因而引发了一场关于螺旋星云的本质以及宇宙大小的辩论。

辩论双方分别是利克天文台的希伯·柯蒂斯(Heber Doust Curtis)和威尔逊山太阳天文台的哈罗·沙普利(Harlow Shapley)。总体而言,沙普利主张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并认为像仙女座星云等螺旋星云都是一些小的天体,只不过是银河系内的一些气体云;而柯蒂斯认为,通过望远镜观测到的那些螺旋星云实际上是可以与银河系相媲美的星系或岛宇宙,他认为仙女座星云中的新星比银河系中还要多。


这场历史性的“大辩论”其实有别于现代意义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辩论”,两位天文学家各自有40分钟的陈述时间,彼此描述自己对当时宇宙的认知。接着每人有一次反驳对方言论的机会,然后就是现场听众的点评。虽然他们的焦点集中在螺旋星云的性质和宇宙的大小上,但他们二人在多达14个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



沙普利当时是一名年轻而有抱负的天文学家,主要研究球状星团中的双星系统的恒星性质。从当时被广泛接受的观测结果来看,球状星团更集中在某半边天空,因此沙普利猜测,这部分天空是银河系的中心。他利用造父变星的周期光度变化,粗略地计算了这些天体的距离,并揭示了我们的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


沙普利的研究结果将当时认为的宇宙大小从大约33000光年提高到了326000光年;并将太阳从当时的星系中心移到了65000光年之外的位置。然而,沙普利仍然认为,它所计算出的整片宇宙都包含在我们的银河系中。


柯蒂斯则是一位公认的备受尊敬的天文学家。他在螺旋星云方面具有较为权威的学术地位。他坚持传统的观点,认为银河系的直径只有32600光年左右,并且认为太阳所在的位置离银河系中心非常近。另外,他主张所谓的螺旋星云实际上就是星系。他指出银河系中的新星比螺旋星云中的要亮得多。他不相信造父变星是用于计算距离的可靠依据,并且对沙普利计算出的宇宙的新大小提出了异议。可以说,他对沙普利的所有新的距离结果都不表示不认同。


不过在这场大辩论的最后投票中,沙普利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匿名回答于2021-03-25 17:45:0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