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为什么烧水的时候水里不断冒出气泡?

烧开之后水就基本不会冒泡了,因为我们知道,水中能溶有少量空气,容器壁的表面小空穴中也吸附着空气, 这些小气泡起气化核的作用。

水对空气的溶解度及器壁对空气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当水被加热时,气泡首先在受热面的器壁上生成。

气泡生成之后,由于水继续被加热,在受热面附近形成过热水层,它将不断地向小气泡内蒸发水蒸汽,使泡内的压强(空气压与蒸汽压之和) 不断增大,结果使气泡的体积不断膨胀,气泡所受的浮力也随之增大, 当气泡所受的浮力大于气泡与壁间的附着力时,气泡便离开器壁开始上浮。

在沸腾前,窗口里各水层的温度不同,受热面附近水层的温度较高, 水面附近的温度较低。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仅泡内空气压强P。

随水温的降低而降低,泡内有一部分水蒸汽凝结成饱和蒸汽,压强亦在减小,而外界压强基本不变,此时,泡外压强大于内压强, 于是,上浮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将缩小,当水温接近沸点时, 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大变小,使水剧烈振荡, 产生"嗡,嗡"的响声,这就是"响水不开"的道理。

对水继续加热,由于对流和气泡不断地将热能带至中、上层 ,使整个溶器的水温趋于一致,此时,气泡脱离器壁上浮, 其内部的饱和水蒸汽将不会凝结,饱和蒸汽压趋于一个稳定值。

气泡在上浮过程中,液体对气泡的静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变小而减小, 因此气泡壁所受的外压强与其内压强相比也在逐渐减小, 气泡液--气分界面上的力学平衡遭破坏,气泡迅速膨胀,加速上浮, 直至水面释出蒸汽和空气,水开始沸腾了。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开了",由于此时气泡上升至水面破裂,对水的振荡减弱,几乎听不到"嗡嗡声",这就是"开水不响"的原因。不要多想 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很多烦恼都是我们自己找的

匿名回答于2019-06-04 07:32:55


由于气泡上升过程中又有许多小的气泡溶合到气泡中,使得气泡越来越大.这个应该是主要因素. 另外:气泡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当水达到最高温度100度时,在水中上升的气泡较高的温度使其周围水的温度高于100度成为气体,融合到气泡之中.

2.

由于上升中压强越来越小,使得气泡,体积增大. 如果没有因素一,仅有因压强的变化,那么是不会产生如此大的体积变化的.所以因素一应该是主要因素

匿名回答于2021-10-15 14:26:35


因为烧水的时候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在水壶的底部的水温度升得是最快的,一般底部的水如果是达到100度的话,水就会汽化。计划以后就会从水里不断的冒出气泡来,这是水被高温蒸发变成气体的水。

在上方的水还没有达到100度沸腾的程度,所以就会看到从下层不停的有气泡冒出来。

匿名回答于2021-10-15 14:43:2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