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2-02-02 21:00:23
匿名回答于2022-02-02 21:02:37
以后每逢初一、十五烧香上供,为祭拜三人,便会摆三盘菜、三副碗筷,代表着祭天、祭地、祭祖宗所以,当来客看到桌上有三盘菜的时候,无论多么丰盛,也会不欢而散。
匿名回答于2022-02-02 21:03:58
那我们为什么不要上三道菜呢?而三字有谐音“散”之意。这个不吉利的“三”字,最早源于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并许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三兄弟死后,后人为其兄弟之情所感动,顾建祠堂祭拜他们。以后每逢初一、十五烧香上供,为祭拜三人,便会摆三盘菜、三副碗筷、三个酒杯、插三根香、三根蜡烛。这样一来,祭奠仪式中只能摆三这个数也就顺理成章的流传了下来。
代表着祭天、祭地、祭祖宗。因为,当来客看到桌上有三盘菜的时候,无论多么丰盛,也会不欢而散。这时可能大家会问,摆三盘菜有所忌讳,那几盘菜才不让客人反感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好事成双之说,双数是吉利的象征。六盘菜,六六大顺自然包含事事顺利之意,八道菜,则寓意为八方来财。如果能做到十全十美的十道菜,想必客人心理一定是乐开了花。
然而这必定是农村里一些老人流传下来的民间俗语,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单独生活后,也是各自忙于生计。家里有客人来了,也就手忙脚乱地弄出三盘菜敷衍了事。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但凡被老人发现,便会发出“来客不摆三盘菜,可叹十人九不知”的感慨。
言外之意,就是表明当今的年轻不懂礼数,上菜岂有上三盘菜之理,这不是在诅咒客人吗?依此推理,四字也是大多数人比较敏感和回避的一个数字,毕竟四字的谐音就是死字,所以四盘菜不适合待客。如果非要做四盘菜,除非再加上一汤,四菜一汤,即为众星揽月,这样才算吉利。
其实这都是中国习俗中一种忌讳,也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如今的年轻人生活节奏较快,两三好友聚会,为了节省时间,同时也为了避免浪费,都是点上三个菜,也不会有人太计较,这些民间流传下来的老规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竟吃饭团聚,还是要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的,有些讲究只是一种表面形式而已。
现在的城市家庭以三口之家居多,如果每顿饭都要摆上七八道菜,与我们从小所接受到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所相悖。不光浪费食材,也耗费做饭时间,更何况食物吃不完,放置下一顿,也不利于家人的健康。
这些被蒙上一层看似有些迷信色彩的文化,我们还是要理性的去分析和对待的,必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不在于斤斤计较于这些的。但我们心中要了解这些传统礼仪,它更像老总宗留给我们的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人,我们还是要有所继承的。重视民俗文化,才是了解它存在的价值所在。
综合上述,年轻人了解一些古言古语还是好的。在我们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会有很多,有些我们还是要遵守的。这个待客之道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同时也能够让别人感觉到内心舒服。但有些还是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概而论的。
匿名回答于2022-02-02 21:10:05
另外,“三”与“散”谐音,不吉利。对于比较讲究的客人,如果摆三道菜,不管菜品多么丰盛,他心里也会不开心的。所以,待客不摆三道菜,也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匿名回答于2022-02-02 21:13:45
上三个菜的场合,往往只会放生在祭祀时,而祭祀的对象,当然是死去的人。用数目为三的菜或者单数菜招待来客,会被理解成在诅咒客人亡故。
其次,三的谐音为“散”,寓意解散。中国人习惯将字谐音化,例如看望病人不能送梨,意味“离”。
匿名回答于2022-02-02 21: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