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仁爱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主要是指一种高尚的品德,孔子是仁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等思想。仁爱是一种道德 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其他的美德都是围绕“中庸”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又是儒家思想的方法论原则。中庸作为一种方法,通常称之为“中庸之道”。作为贯穿儒家思想始终的方法论的中庸之道。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23:11:36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未发之中,就是念头未起,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之时。此时,只有本原的性在心中,没有恶,没有善,有的只是良知,犹如一个纯洁的婴儿。
过了这个中,就有了好恶,有了善恶,有了人欲。如果表露出来但符合天理,这叫做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本,所谓存在都有道理,这就是中的状态;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道理,到达了中和,天地自然运转,万物自然生长,人间政通人和。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23:20:13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也是其重要特点: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23:29:26
中庸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和证明维护旧秩序,对于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23:14:30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匿名回答于2021-08-01 2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