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书读千遍其义自现哪个是古人的原句?

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

裴注:《魏略》曰:“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匿名回答于2023-01-01 20:19:24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是古代文化名人刘彝在《质疑》一文中的名言。而“书读千遍其义自现”则是后人对这句话的改编和误传,实际上与原句有所出入。

匿名回答于2023-01-01 20:22:48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是古人的原句。
因为这句话最早见于唐朝孔颖达的《新论》,原文为“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味固异,或师或友,或喜或怒,辄不同。
然则脍炙人口者,其谓『书』。
书读不觉琐,每每有新意。
凡读书之人,所以求福祉,不求声色。
”其中“书读千遍其义 自见,不读则不知其乐也。
”即为现代常用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这句话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读千遍就会理解”,而是指读多遍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的意义。

匿名回答于2023-01-01 20:25:58


出处是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释义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匿名回答于2023-01-01 20:26:10


书读万遍其义自见。
因为这是一句古语,其中“万”指的是数量的极大,表示反复学习、阅读,才能领悟书中的真正含义。
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只有进行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精髓和内涵,这个道理在今天仍旧适用。
这句话常常被用来形容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一种鼓励人们不断探索和求知的精神。
与此相应的,现代社会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匿名回答于2023-01-01 20:32:01


“自现”为古人原句。

这2句意思完全相同话中,它的“现”和“见”,是古文可以互用的通假字,两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如南北朝期的诗“风吹草低现牛羊”里的现字,但也有书却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和见”都是一个意思,没有意义上的区别。

匿名回答于2023-01-01 23:16:1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