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红楼梦第八回读书笔记精彩句段?

1、士隐意欲也跟着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一半。


又见奶母抱了英莲走来。


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


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


那僧癞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2、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


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


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


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的霍启直寻了半夜。


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好;再使几人去找寻,回来皆云影响全无。


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去,何等烦恼,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顾性命。

匿名回答于2021-02-18 06:36:21


第八回写宝玉去探望宝钗,宝钗要看宝玉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便笑着说:“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宝玉把玉解下来递给宝钗。就在此处,作者假托“后人曾有诗嘲云”写了这首诗。


女娲补天丢弃不用的那块石头,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人人世,变成了通灵宝玉,同时又是贾宝玉其人。这是作者凭空虚拟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所以说它荒唐而又荒唐。


石头由自由自在的神物,变成一个被人百口诮谤的“臭皮囊”,表面上是对人生意义的否定,其实是作者在发抒他对人生社会幻灭后的愤激情绪。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是暗示宝钗、宝玉夫妇命运蹇涩,将由花柳繁花的顶峰,跌入贫困凄凉的底层。


最后的“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两句显得很突兀,然而只有这样出入意料的有“分量”的句子才能把全诗结住。它告诉读者,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转眼即逝的过程,最终全告毁灭。


书中这类带有浓厚悲观色彩的地方不少,毋庸讳言,其作用是消极的。重要的问题在于要会读,会分析,作正确的弃取。


通灵宝玉与金锁铭文


通灵宝玉铭文: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金锁铭文: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名家点评:


这四句铭文分别铭刻在宝玉佩带的通灵玉和宝钗佩带的金锁之上,出现在第八回中。


这两句铭文恰好是对仗工整的一副联语,也是所谓“金玉良缘”的根据。从字面上看,这是两句好话,但用在“二宝”身上就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将来一个要出家当和尚,一个要守活寡,长寿又有什么用?说是“仙寿恒昌”,宝玉并没有成佛作主;说是“芳龄”永继,宝钗同样要衰老贫病。其实不过是表面吉利的两句空话而已。

匿名回答于2022-02-13 00:07:16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