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临沂市市歌?

《沂蒙山小调》:一首久唱不衰的沂蒙红歌

在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壮大过程中,我党政军文艺工作者一边战斗一边创作,深入战地和农村,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沂蒙经典红歌。其中《沂蒙山小调》就是比较经典的一首,这首沂蒙红歌经过各个时期人们反复歌唱、反复精炼,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不断提高,不仅在沂蒙山区久唱不衰,还唱响全国、走向海外。


一、一首红歌、一件武器、一段历史,政治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塑造了《沂蒙山小调》的深刻内涵


《沂蒙山小调》不仅仅是一首红歌,也是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食粮。这首红歌讲述了那个年代惊心动魄的战斗,也述说着一个个、一群群令人景仰的英模人物,汇集起来就是沂蒙地区那段时间的红色历史。


《沂蒙山小调》是由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创作的。1940年6月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日寇经常“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在东蒙扶持地主土顽反动武装和反动道会门黄沙会,欺骗群众钱粮,抢劫群众财产,杀害抗日干部,不断“蚕食”抗日根据地。当时的费东工委和费北办事处,曾向黄沙会会首和会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和争取工作,未能奏效,最终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当时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任务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这一行动。《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歌曲取名《反对黄沙会》,内容主要是控诉黄沙会的罪行,揭露黄沙会的阴谋,紧密配合了当时的反顽战斗,发挥了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士气的作用。


《沂蒙山小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表现革命主题、抒发革命情感、旋律优美,创作之初就被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喜爱和不断传唱,成为沂蒙人民的作战武器和精神食粮。一经传出便不翼而飞,很快传遍了沂蒙大地,随即又传到华北、华东等全国各大根据地。


二、一种艺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造就了《沂蒙山小调》的经久魅力


《沂蒙山小调》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恒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也是因为这首歌曲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内容承载着革命精神的传统,承载着真善美的内涵,能够给人激情向上的力量。《沂蒙山小调》传唱至今,她所表现的不是抽象的革命口号,更不是单纯的政治符号,而是充满人性、率真质朴。词作者阮若珊曾说过,是沂蒙山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沂蒙人民保家卫国、不惜牺牲一切的质朴情感,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


《沂蒙山小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载体。小调曲作者李林的生前好友、著名作曲家商易曾说:“我第一次接受这首民歌是1944年。当时我正在日寇盘踞的济南市读中学,一位高班的同学悄悄地唱给我听,说是从鲁南抗日根据地传过来的。在那长夜漫漫的敌占区,听到这样的民歌,真像数九寒天扑面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又像渴饮一杯清冽的泉水沁人心脾,顿时感到无比振奋——人民在战斗,中国不会亡!”

匿名回答于2022-11-10 23:35:47


《沂蒙山小调》,这首歌诞生在沂蒙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由当年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两位同志创作,时间是1940年,那时歌名字叫《反对黄沙会》,1953年由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又添加了两段歌词,将这首歌定名为《沂蒙山小调》,在2003年被定为临沂市市歌。

匿名回答于2022-11-11 00:34:33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