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01-15 00:10:21
匿名回答于2021-01-15 00:10:43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1月25日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昂特雷克莱在景德镇写给该教会会计奥日神父的信件中曾谈到乌金釉的配制方法:“要赋予瓷器以带光彩的黑色或称之为乌光色,就将瓷坯浸在以青料为主要成分的混合釉中。制作乌金釉一定要使用优质青料,但其浓度要求稍大一些,配制时将青料与白釉、紫金釉混合,并添加少量石灰与凤尾草灰配制的釉灰。例如,往十盎司用碾钵研细的青料中调入一杯紫金釉、七杯白釉和两杯由石灰和凤尾草灰配制的釉灰。由于此混合液中已经含釉,所以无需另外添加釉了。焙烧这种黑瓷时,将其置于窑内的中央部位,切勿置于火力最强的拱顶附近。”
乌金釉瓷器以康熙时的制品最为著名,造型有棒槌瓶、油槌瓶、观音瓶、荸荠瓶、笔筒、茶壶、盒、碗、盘等,釉色乌黑发亮,胎釉坚致,口沿釉薄处泛黄白色,外底无款识。描金装饰者,其题材有兰草、山水,开光内绘花卉以及题写诗文等,金彩多有脱落。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康熙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圆筒状,平底,里白釉,外壁施黑釉,釉上以金彩描绘山水纹,空白处有金彩题字,金彩多以脱落,依稀可见“乙丑”等字样,无款。查“乙丑”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此时正值工部虞司郎中臧应选督理景德镇御窑厂时,由此可证明,著名的康熙乌金釉瓷器应属臧窑制品。
匿名回答于2021-01-15 00:12:23
匿名回答于2021-01-15 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