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闹社火的来历及活动?

  相传,早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没有房⼦住,不是住在树林⼦⾥,就是挤在⼭洞⾥。那时候,⼤⼭⾥,平川上,天天都有凶恶的野兽猛禽出来吃⼈。⼈们躲⼜没处躲,打⼜打不过,天天都有很多⼈被野兽吃了。特别是进⼊冬季逢年过节的时候,由于天⽓寒冷,⼭上没了⼩动物,地⾥没了庄稼,那些野兽就更凶啦,见着⼈就吃。

  为了过上太平⽇⼦,⼈们就凑在⼀块⼉出主意想办法,慢慢地发现,那些凶猛的野兽也有强弱之分,也有内部争⽃。为了争夺地盘,抢夺⾷物,经常互相残杀,今天你吃掉我,明天我吃掉你。只要狮⼦、⽼虎,豹⼦⼀吼,别的野兽就吓得四处乱跑;凤凰⼀叫,所有的鸟就像吓破胆似的,连翅膀也张不开了。

  于是,⼈们就开始模仿狮⼦的吼声造了⼀个锣,模仿⽼虎的啸声造了⼀个镲,模仿豹⼦的叫声造了⼀个⿎,模仿凤凰的鸣声造了⼀个笛⼦。每当逢年过节,飞禽⾛兽蜂拥⽽来的时候,⼤家就拿出锣、镲、⿎、笛⼦来,吹吹打打,⼜蹦⼜跳,⼀直闹到天亮。飞禽⾛兽远远⼀听,认为⾃⼰⼜闯⼊了狮⼦、⽼虎、豹⼦和风凰的地盘,⽆不吓得狼狈逃窜。后来,⼀代代传下来,就成了⼀种习俗,这就是正⽉⼗五闹社⽕

         “社”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社火的活动,最早从西北地区青海甘肃陕西等地方流传出来,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都是社火的风俗,是中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匿名回答于2022-11-01 05:31:46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