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19-06-14 08:17:40
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客观历史的认知具有浓厚的主观性,还有某些局限性。因此,人类所能认识的历史,不可能完全准确真实的反映出客观历史的全貌。
西方有个名言:“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就有各不相同的理解。有个历史课老师曾经做了个课堂实验:做了几个动作,讲了一个故事,然后叫同学们用历史学家的方法描述出来。结果,全班同学描述得各不相同。
我们对历史朝代的认识,都是后朝对前朝的单边描述,即: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在历史书中根本没有前朝申辩的权力。而且,前朝的历史已经事过境迁,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前的事,重新记载后与当初的事实,就难免失真之处。别说几十年前的事,即便是当代的历史学家写当代史,他能写得完全客观准确吗?原因是:学者不一定了解内情,另外,学者写得不好的地方,也会被人删掉。
历史上曾经有秉笔直书而掉头的个案,但是,绝大多数学者都是有忌惮的,也会违心的写出经过曲笔的历史。
总之:历史力求真实准确,历史的粗线条可以比细线条更真实些,但是,离完全准确真实则是有点距离的。读历史的人,要想获得真实可靠的历史知识,不能持懒汉的拿来主义态度,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读书人自己有很高的理论知识造诣,就可能从纷繁的历史书中悟出历史的真实出来。
匿名回答于2019-11-28 06:51:06
但是史记是复制还原的信系。真不真不好说,吃皇粮,为领取皇粮,听谁的天知到。文人们历来标榜文人自己正派,可杀不可辱,坚决写实,我看未必。谁有话语权谁说了算,天下莫大于王土,王里生理也,兴王败寇。再者天下之大,時時千头万绪,一朝几笔代过本就不可信,朦胧而已,真正的历史都埋没在亡过之道的空气里,鬼才知到。
匿名回答于2019-06-14 18:13:19
过出真实自己,最终都会化为尘埃,偶尔诗和远方,常常苟且苟且,几十年一瞬间,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匿名回答于2019-06-17 16:37:34
因为“历史”一词的本意是指过去的事实,或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或自然界和社会过去的发展进程。由此本意派生出其另外两个含义,一是指沿革、来历或经历,二是指历史学或研究历史的一门学科。
由此可见,历史的本意和它派生出的第一种含义都是客观存在、并不会随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就摆在那儿;只有派生出的第二种含义才有可能会掺杂人的主观意识在里面,有可能会改变历史本身真实的一面,常被称为“歪曲、扭曲、美化(或丑化)或篡改的历史”。
匿名回答于2019-06-14 07:03:44
从定义来看,历史=曾经发生过的事,那当然是真的发生了的。
而史书则有可能记载不全、记载有误、为当时的掌权者服务而进行了篡改,甚至夹杂了史官本人的很多理念等等,从而变得不一定完全真实。
匿名回答于2019-06-10 04:06:33
匿名回答于2019-06-12 22:53:58
所以说,历史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匿名回答于2019-06-10 01:24:59
匿名回答于2019-06-14 07:03:03
匿名回答于2019-06-24 22: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