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我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看你们都在说国外作品,那我说个中国人都会背诵的。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说起这首五言绝句。大多数人都是在儿时就接触。短短二十字,可能所有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会背诵。即使有人已经忘了诗名,忘了作者。。

我先说为什么我觉得了不起。

粗浅的来看,第一句我就写不出来。“白日依山尽” 短短五个字,精当绝妙,我儿时背诵时只是当作一句顺口溜,从未想过,原来短短五个字,就可以勾勒出如此壮美之画卷。“白” “依” “尽” 三个字再精巧不过,色彩,对比,动态,完完整整的还原,千年下来,没有人想像不到这五个字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这种画面感指数与字数的比值,大的惊人。



当然,如果只是写景。古时有太多让人记忆深刻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情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以上你们应该全会背诵。

但写景不是这首诗最高境界。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这首诗最重要的是后两句。
上学时老师总教我们要“寓物于景”
唐代遣唐的弘法大师在《文镜秘府论》中强调“景入理势”。
意思都是说,最高级和巧妙的道理传授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融理于世之万物。第一是自然是因为更容易理解,理解也更透彻。其二,万物之理,学无尽也。

后二句什么意思大家都懂,我才疏学浅,各位且看古人如何评价。
《唐诗选》:玉遮曰:不明说“高”字,已自极高。
《唐诗训解》:结语天成,非可意撰。(个人认为评价的极准)
《诗境浅说续编》:前一句写山河胜概,雄伟阔远,兼而有之,已如题之量;后二句复余劲穿札。二十字中,有尺幅千里之势。

看到各位不断地在写外国的文学作品。我给大家看看这首诗一个不错的译文版以供欣赏。

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翻译之后,失去了那种磅礴雄浑的气势,但蕴含的哲思缺丝毫没有打折扣。我相信即使翻译成十几二十种语言,也不会影响人们的理解和思考。《登鹳雀楼》,了不起的二十字。

匿名回答于2019-07-25 11:43:21


相关知识问答